第30章:波兰共和国(4 / 9)
波兰有很多享誉世界的艺术家,典型的有扬·马泰伊科、雅切克·马尔切夫斯基(英语:jacekmalczewski)、斯坦尼斯拉夫·维斯皮安斯基、亨利克·西米拉兹基(英语:henryksiemiradzki)、塔玛拉·德·蓝碧嘉、济斯瓦夫·贝克辛斯基等。此外,波兰的先锋派艺术、构成主义、极简主义、当代艺术等也有一定水平,较有代表性的艺术家有卡塔日娜·科布罗(英语:katarzynakobro)、弗拉迪斯瓦夫·斯特泽敏斯基、玛格达莲娜·阿巴卡诺维奇、阿丽娜·萨波奇尼科夫(英语:alinaszapocznikow)、伊戈尔·米托拉伊(英语:igormitoraj)、威廉·萨斯纳尔(英语:wilhelmsasnal)等。
音乐
波兰是著名作曲家和钢琴家弗雷德里克·肖邦的出生地。在华沙举办、五年一度的肖邦国际钢琴大赛是音乐界的一大盛事,被誉为世界最具权威的钢琴比赛之一。其他著名的波兰音乐家包括阿图尔·鲁宾斯坦、伊格纳奇·扬·帕德雷夫斯基、克里斯托弗·潘德列茨基、亨里克·维尼亚夫斯基等。此外,波兰还有为数众多的民间音乐家,并产生了自己独有的音乐流派。
波兰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3世纪。在旧松奇发现的与圣母院乐派相关的复调作品的手稿是波兰最早的音乐作品之一,而第一位有记载的波兰作曲家拉多姆的米科瓦伊(英语:miko?ajzradomia)则生活在15世纪早期。16世纪晚期,意大利人狄奥墨得斯·卡托(英语:diomedescato)迁居克拉科夫,成为齐格蒙特三世的宫廷鲁特琴演奏家。他将南欧的音乐风格和波兰本土的民间音乐相融合,推动了波兰音乐的发展。
17至18世纪,巴洛克音乐成为波兰音乐的主流,当时波兰作曲家创作出的协奏曲和奏鸣曲多属于此种类型。18世纪末,波兰古典音乐演变成波兰舞曲等形式。1794年,沃伊切赫·博古斯瓦夫斯基(英语:wojciechbogus?awski)创作出的波兰第一部民族歌剧《克拉科夫人和高地人(波兰语:krakowiacyigorale)》首演,是波兰音乐史和戏剧史上的一件大事。
当代波兰的音乐氛围浓厚,爵士乐和重金属音乐广受欢迎。克日什托夫·科梅达(英语:krzysztofkomeda)等波兰爵士音乐家创造了一种独特的音乐风格,其在1960和1970年代最为流行,并一直流行至今。波兰也举办众多大型音乐节,主要有露天音乐节、奥波莱音乐节(英语:nationalfestivalofpolishsonginopole)和索波特音乐节(英语:sopotinternationalsongfestival)等。
建筑
作为欧洲建筑的一部分,波兰的建筑深受意大利、德国、低地国家等地区建筑风格的影响。波兰的诸多城镇都是依据《马格德堡法律》而建立,典型特征是围绕中心市场发展,周围环绕着网格或放射状的街道网络,从而形成老城区。波兰的传统城市景观以华丽的教堂、住宅和市政厅为特色。纺织会馆也曾经是波兰城市的特色建筑之一。而在多山的南部,当地人民则因地制宜,发展出了扎科帕内建筑风格(英语:zakopanestyle)。
波兰最早的建筑风格是罗曼式建筑,出现于约11世纪,以巨筒为最大特点。在今天的波兰,罗曼式建筑比较稀少。进入13世纪,砖砌哥特式建筑(英语:brickgothic)开始出现,并成为波兰中世纪建筑的代表性风格。马尔堡城堡、利兹巴克城堡、格涅夫城堡等城堡以及格涅兹诺、格但斯克、弗罗茨瓦夫、弗龙堡、克拉科夫等地的主教座堂,都是砖砌哥特式风格的代表作。进入16世纪,文艺复兴的大潮使意大利风格的庭院和宫殿在波兰蔚然成风。随后,风格主义建筑开始兴起,尤以波兹南、卢布林、扎莫希奇等地为盛。其以带有尖顶和拱廊、凉廊的装饰性阁楼为主要特征。17至19世纪,波兰的国王和贵族常常斥重金聘请外国工匠,建造巴洛克、新古典主义、复兴式等风格的宫殿。
波兰民间建筑以木材、红砖等为主要建筑材料,加固教堂(英语:fortifiedchurch)的观念很普遍。在今天的波兰,一些地区依然存在传统风格的庄园、农舍、粮仓、磨坊、客栈等世俗建筑。20世纪早期至中叶,随着城市化的大举推进以及功能主义建筑的发展,很多传统建筑方法逐渐失传。
文学
波兰的文学作品以爱国主义、灵性、社会寓言和道德叙事等为主要题材。波兰最早的文学作品可以追溯到12世纪,当时的主要文学语言是拉丁语。《亨利科夫之书(英语:bookofhenrykow)》中记载了目前最早的波兰语文本,已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现存最古老的古代波兰语(英语:oldpolish)散文手稿是《圣十字布道(英语:holycrosssermons)》和《索菲亚王后圣经(英语:bibleofqueensophia)》,《克拉科夫日历(英语:calendariumcracoviense)》则是波兰现存最古老的印刷品。
扬·科哈诺夫斯基和米科瓦伊·芮伊是文艺复兴时期第一批用波兰语写作的作家。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家有扬·丹蒂泽克(英语:johannesdantiscus)、安爵·佛利区·莫德爵夫斯基、瓦日涅茨·戈斯利奇(英语:wawrzyniecgo?licki)、马切伊·萨比夫斯基(英语:maciejkazimierzsarbiewski)、扬·瓦斯基(英语:jan?aski)等。在巴洛克时代,耶稣会哲学和波兰本土文化极大地影响了当时的文学风格,代表作家有扬·帕塞克(英语:janchryzostompasek)、扬·安德烈·莫什丁(英语:janandrzejmorsztyn)等。进入启蒙时代,剧作家伊格纳西·克拉西奇(英语:ignacykrasicki)创作了第一部波兰语小说。19世纪,波兰浪漫主义文学开始发展,以尤利乌什·斯沃瓦茨基、齐格蒙特·克拉辛斯基、亚当·密茨凯维奇等“三大诗人”为代表,其中密茨凯维奇创作的史诗《塔德伍施先生》为波兰文学的一大经典巨作。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约瑟夫·康拉德用英语创作了诸多优秀的表现主义和早期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使他成为有史以来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
当代波兰文学类型多种多样,其中奇幻文学尤为著名。斯坦尼斯拉夫·莱姆的科幻小说《索拉里斯星》以及安杰伊·萨普科夫斯基的系列奇幻小说《猎魔人》在国际上广受赞誉。有六位波兰人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分别是1905年获奖的亨利克·显克微支、1924年的瓦迪斯瓦夫·雷蒙特、1978年的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波兰犹太裔美国人)、1980年的切斯瓦夫·米沃什和1996年获奖的维斯拉瓦·辛波丝卡、2018年的奥尔嘉·朵卡萩。
饮食
由于波兰历史的多元变化,食物烹调方式不拘一格,与周边国家菜系有许多融合之处。波兰饮食和其他斯拉夫国家的饮食文化相似,特别是与捷克、斯洛伐克、白俄罗斯、乌克兰和俄罗斯的菜肴。波兰饮食也受到中欧饮食的影响,包括德国、奥地利和匈牙利。此外,波兰饮食也受到犹太人、法国、土耳其和意大利的影响。在其他文化中,波兰风格的烹饪通常被称为àlapolonaise,著名菜肴有:波兰饺子、比哥斯、波兰披萨(英语:zapiekanka)、波兰炸猪排(英语:kotletschabowy)以及波兰酸汤(英语:?urek)等。
波兰菜通常富含肉类,包括猪肉、鸡肉和牛肉,搭配冬季酸白菜和香料,也使用了大量的奶油和鸡蛋,主菜通常包括肉类,如烤肉、鸡肉或炸猪排,还有蔬菜、配菜和沙拉,沙拉包括波兰酸菜及surowka(切碎的胡萝卜、芹菜、烤甜菜根,加入柠檬和糖)。配菜通常是马铃薯、米饭或谷类。另外搭配各种面条,包含kluski、kasha等谷物,也搭配由发酵小麦面团制成的贝果(起源于波兰犹太人)。用餐结束前会端上波兰式甜点,例如sernik(芝士蛋糕)、makowiec(罂粟面包卷)或napoleonka(波兰奶油派)。节日大餐很丰盛,例如无肉的平安夜晚餐(wigilia)或复活节早餐等,经常需要耗费数日才能准备完成。
传统的酒精饮料包括蜂蜜酒、啤酒、葡萄酒和伏特加。波兰是世界历史最早提及伏特加的民族,伏特加自13世纪以来就广为流传,但目前啤酒和葡萄酒在波兰更受欢迎。咖啡自18世纪以来就广为饮用,19世纪以来,茶在波兰社会非常普遍。
牛奶吧(波兰语:barmleczny)是波兰一种特别的快餐店形式,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和后来的社会主义时期开始流行。牛奶吧的经营方式与今天的餐馆类似,提供价格低廉的波兰传统料理为其特色。由于快餐连锁店的普及,酪乳、酸奶、克非尔及软性饮料也受到欢迎。
时尚
在化妆品的发展史上,波兰人做出了较大贡献。赫莲娜·鲁宾斯坦(英语:helenarubinstein)和马克西米利安·法克托罗维茨(英语:maxfactor(person))先后从波兰移居美国,建立了自己的化妆品公司。法克托罗维茨创造了指代化妆品的“make-up”一词,并因发明现代假睫毛而受到赞誉。根据2020年数据,波兰是欧洲第五大化妆品市场。英格洛化妆品是波兰最大的化妆品公司,reserved(英语:reserved)则是全国最大的服装连锁店。
历史上,时尚一直是波兰文化及民族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16世纪起,波兰形成了独特的萨尔马提亚主义生活方式。同时,波兰的服饰传入凡尔赛宫,影响了法国的服饰文化。此外,波兰的家具文化也影响了法国,洛可可式天篷床在法国贵族当中成为时尚。18世纪以后,萨尔马提亚主义走向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