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第 6 章(2 / 6)
虽然这两年的治安确实好了不少,赵大田还是不敢掉以轻心。
无论春花怎么说,他始终紧张的观察着周围的环境,整的好像他才是那个贼。
俩人离开仙客来,在李春花的提一下,去了东市逛逛。
西市虽然物品种类丰富,但是到底粗糙了很多,她想去东市看看那些精贵物件,也算是见见世面。
更重要的是,种子铺子在东市。
每年秋收之后,除去交给衙门的赋税,剩下的余粮如果有多的,老百姓们会推到粮油铺子换钱,然后再去种子铺买来年春耕的种子。
为什么不自己留种子呢?
赵叔是这么解释的:“自家留种子也有的,但是产量极低,还不好保存,十斤粮种下去,有半数都不能催芽”
“种子铺的种子都是人家专门留的”
李春花懂了,这里的人不知道怎么催芽,而且良种是有谱系的,必须是经过一代一代的培育和筛选才能留出产量高、抗病能力强的种子。
而掌握这个技术的,多半是一些富户的佃农或者有农学天赋的技术人才,一般这种人归官府管辖。
老百姓只能在县衙开设的种子铺买种子。
李春花觉得这个没什么毛病,从古至今,育种都是个技术活儿,枯燥无聊且效果提升不明显,往往几代人才能出一点成果,要是没有官府供养,谁家舍得养这么多人吃闲饭?
现有的良种培育官有两位,一个家里世代粮官,从他祖父那一辈就开始育种,另外一个是从民间招募过来的,据说种地很有心得。
俩人紧赶慢赶到了东市,在衙役的指点下,找到了热闹的种子铺子。
两层临街小楼,二楼挑了一根“林氏良种”的长幡。
一楼的柜台前,几个农人正在和掌柜的讨论今年的良种价格,旁边的大厅里,摆着十几排木架,上面放着各式各样的种子。
每样种子上面插着价格的木牌,价格从2文到30文不等。
李春花粗粗瞟了一眼,发现都是一些谷类、豆类,偶尔也有根茎类的。
大多数人都在仔细观察各种谷类种子,根茎类的基本无人问津。
“哟,两位来看种子,有没有中意的?”
一个小伙计笑着前来介绍,把他们往架子前面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