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大家一起来找茬(3 / 7)
在士子们风流潇洒的时候,会试阅卷紧锣密鼓地进行。
会试阅卷流程和乡试类似,先由各房同考官评阅,选出优秀试卷,交由主考官最后审阅,写出评判之语。
通常情况,主考官和各房同考官意见一致。
阅卷基本标准:凡试卷文体平实典雅、明白流畅、不事浮华者,则为中式。
如果考生不按规定范围答题,擅自引用庄子等“背道不经之言”,就会直接被拣出、上报给礼部、取消成绩。
会试的主考官为两人,其中袁炜是正主考,严讷是副主考。
正德六年开始,同考官人数定为十七人,最多人考的《诗经》五人、《易经》四人、《尚书》四人、《春秋》、《礼记》各两人。
这一科因为《易经》异军突起、竞争激烈,增补同考官翰林一人。
也就是说,今科同考官总共十八人,外界称为“十八房”。
考生取中后,称同考官为“房师”,执弟子礼,因此人人争当会试同考官。
现在,最后一名被增补的《易经》同考官徐翰林眼神闪烁,仔细阅读一份份试卷。
第一场考试结束,巡绰官记下晏鹤年其中一道题的答案,悄悄告诉他。
他的目的是在不牵连自身的前提下,将晏鹤年压下去。
南直隶应天府乡试五魁首跟魏国公府二公子徐邦宁打赌的事,因为吴情被弹劾而传遍京城。
魏国公府是老牌勋贵,能量超乎寻常人的想象。
徐二公子是不可能去跳长江的,只好做一点小动作。
这位增补的徐翰林好不容易才跟魏国公府连宗,认草包将军徐鹏举做叔叔。
徐翰林找到晏鹤年的试卷,鸡蛋里挑骨头似的找茬,没发现明显问题……
最后只能说:“这一处用典生僻,不符合平实典雅、明白流畅的原则。”
其他几名同考官却有不同的观点:“这个典故算不上生僻吧?革故鼎新,‘革,去故也;鼎,取新也。’,是周易中的反对卦。”
他们神色疑惑,仿佛在说,你连这个都不知道,怎么选中的《易经》同考官?
“我就是觉得,用在此处不太适合。”徐翰林讪讪一笑,“诸位若觉得合适,我也没意见。”
虽然跟魏国公府是亲戚,也不能把自己搭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