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观点(2 / 2)
谢军拿起有些凉的茶水,咕嘟一下灌了下去,兴奋的准备接着说下去。清玄道长却慢悠悠的插嘴道:“也许,先祖到来的人很少呢?
所以文明传授的进度很慢,直到他们离去为止,对地球文明的进化影响还不是很大。”
“这个可以考虑,我也觉得他们对地球文明的引领效率很低,也许这个是有意为之,他们需要时间来观察效果,或者地球人很难适应他们的文明道路,或者他们不想这么快就将文明扩散开来,或者他们希望地球能发展处自己特色的文明道路等等,总之,他们是在有限度的、有节制的扩散他们的文明,所以,当他们准备撤离时,很简单就将所有已经初步掌握了他们文明的地球人带走了,剩下知道他们存在的地球人,应该是属于边缘人群。”
清玄道长点了点头,表示同意谢军的说法,其实谢军的这个说法并不新鲜,这么多年下来,对先祖和地球祖先的猜测什么设想都有,谢军的设想已经很实在了,一点也不稀奇。
“这个结论并不让人愉快,不过很有道理,你接着说。”
谢军抿了抿嘴,不在意的摆了摆手,关于地球祖先属于被放弃的边缘人群谢军一点也不会觉得不愉快,都是同样的人种,拥有同样的潜力,这些人被留下可能只因为十分客观的原因,并非是有什么严重的生理或者心理缺陷,成为被抛弃的罪人或者可怜虫。
“当先祖带着我们祖先中优秀的一群离开之后,地球的文明进化陷入了停顿,但是,口口相传的传说还在,于是,处于文明边缘地带的祖先们开始寻找先祖建立的基地,我觉得,那些基地其实就是洞天,我们可以认为,洞天的存在就像城堡一样,为了保护居住在洞天里的人免受侵害,要知道当时地球上可是猛兽横行的时代。”
清玄道长心里微微一动,接口说道:“那么接下来,有的祖先找到了洞天,有的没有找到,于是开始各自的发展,由于交通的问题,由于贤愚不肖,我们这些祖先们的文明开始走向不同的方向。”
“对!还有扩散,从洞天中获取的典籍被重新的解读,然后慢慢的扩散。其实这个阶段,华夏的文明属于一种重新发展的过程,这也能够说明为何华夏的文明几乎都是源自《易》,很可能《易》是先于华夏文明存在的,这点从小沩山洞天发现的石刻’就可以证实,这篇石刻是第一篇,体现着它启迪文明的地位。”
清玄道长默默的点头,谢军的说法中虽然还有不少的疑点,但是整个轮廓却是很丰满和有说服力的,最强有力的证据就是那篇祖文写就的《易》,虽然出现的文字不是很多,但是祖文是一种完善的文字已经被文字研究专家证实了,虽然那些文字看起来很原始。
“所以现在有两个重要的方向需要我们努力,一个是尝试重新解读祖文版的《易》,另一个就是发掘更多的与祖文相关的东西出来。”
谢军做完最后的总结,呼了口气,身体向后靠了靠,等待着清玄道长的看法。
“解读祖文版的《易》是肯定的,而且这个工作已经开始了,不过其中的难度非常大,因为我们的思想中已经都有了先人为主的观念了。””我的意见是,按照三维模式来解读,既然摆脱不了固有的思维,那么我们就用一个可能性最大的固有思维来代入进去。”
“嗯,这个主意不错。至于第二个事情,已有的资料我们会仔细的过滤一遍,另外,经过我们的考证,三十六个小洞天中,在商周时期就有可能存在的一共有九处,当然,也仅仅是蛛丝马迹,现在还无法确定那些可疑的线索是不是对的,而且地点也很难确定,只能大致的画一个很大的范围,有的甚至还在国境外。”
“那么,这九个可能存在的洞天,现在被发现的有几个?”
“三个,包括小沩山洞天,另外两个一个是终南山的太白玄德洞天,另一个是和州白石山洞天,这两个洞天现在都在守护。者的掌握中,这么多年来积累的资料显示,那里应该没有发现相关的文物或者记载,除非他们的先辈刻意的隐瞒或者销毁了。”
“这不大合乎逻辑啊!?为何要销毁呢,我到是宁愿相信开始的时候就没有,可能是祖先们离开的时候销毁的,他们可能担心没有正确的指导,这些东西会将后代引入歧途?”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