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3章 美漫和日漫(3 / 4)
进行审美革命和画风修改,都是必须的。
美漫天生就有很多的不足,所以在一开始的时候,凯瑟琳就选择了美漫,而并非是日漫。
首先从画工上讲,美式表情描写丰富主要体现在拟实化,而日式则更多的表现出符号化。
美国动画电影中的表情丰富——实际上是对面部肌肉运动不惜作画的描绘,这类写实式的面部描写在美漫中同样多见,但是问题就在于,这比凯瑟琳的足帧作画有时候还费钱。
而且这样还有很多的缺陷:表情,尤其是高度的表情是面部描写的连续而不是截图,拟实度高的漫画在不能动的情况下表情表现力锐减,尤其是在习惯了动画的大动特动之后。
相对的,日漫更多的用所谓的漫符,从简单的生气十字青筋,灵感灯泡,背景的大美术字,到高级的譬如下图王的脸的轮廓线上的竖线条,就是虎躯一震的漫符。符号的作用是对表情和动作简单化抽象化后,将图案拥有的本身能指与感情表现的心理所指相结合的过程。依靠这类手法的高度发展,日漫获得了更加丰富的表情的表现手段。
甚至于后来的中国小说界,也是受到了很多这样的符号化的影响。
就比如什么小说偶然出现“头上出现了三根竖线”、“头上出现了一个井字”、“头上出现了一团烈焰”之类的,都是受到了此类的影响
当然,这里说的只是区别而已,所谓的区别是指双方特点各自演化的结果。
日漫的符号最初自然是取自于欧美动画与讽刺漫画中的技巧,但是这贴合了日漫发展初期,漫画家个人创作能力精力有限,只能更加依靠此类高信息密度的手法的大环境。在偷懒中借鉴,在借鉴中创新,创新中再偷懒,这周而复始的过程正是人力物力一直不足的日本动漫的发展特色,到了21世纪的时候同样如此。
但偷懒省钱中造就的是变化多端的漫画独有的手法和读者的专对漫画的审美意识。在丰富性和独创性上,拥有更多余裕的集体创作制的美国漫画是比不过的,他们独自演化来的更多的是对于拟实性的提升,画工的钻研,艺术性的技巧,剧情上的底蕴等等,这种各自领域的分别提高正是美国漫画分工创作的体现。
但是凯瑟琳对于美漫的所谓拟真……
嗯,无力吐槽了。
那样的画风的确不是凯瑟琳所喜欢的,甚至大部分的中国人恐怕都不会喜欢美漫的那种画风。
吸取了意见的21世纪的美国画风可以是例外,但是前期的美漫……那画风真是……很好,很强大…
在21世纪的时候,日本是世界第一大动漫强国。其动画发展的模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比如漫画里近乎逼真的亚洲人的美和各种鲜明特色的文化影子。这些都是其他国家动漫望尘莫及的。动漫是日本的第一产业链,在全球没有国家可超越。
有人或许可以说日漫里面的二次元角色夸张,但是他们的夸张产生的效果却是很明显的。
包括一系列的死宅,就是这种夸张的人物形象的俘虏。
日漫所展现的,可以说并不仅仅只是“动漫”而已,而是展现了一种美。
所谓的“萌”,不就是美的一种么?凯瑟琳在日本开展的“萌计划”简单而言,就是用最美的一面,来抓住日本人、抓住亚洲人的眼球。
日本动漫,是日本动画和日本漫画的合称。
其中,日本漫画享有绝对的全球第一地位,而日本动画因过于快速的批量生产和过于庞大的市场需要需求等因素而使多部作品大量节约资金制作过于快速等等情况所以很多作品不如美国极少数动画电影特效那么炫目,但是凭着艺术和人设和剧情和气质等等的创新和趣味性和魅力等等因素在全球仍拥有绝对第一的地位,拥有了广大的收看人群。
但是即便是这样偷工减料的作品,也能够让人看到这其中的那种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