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邀请(求月票)(1 / 3)
“其纵有不满又能如何?”
在这声充满自信的言语于房间回响时,袁世凯的唇角微微一扬,神情显得颇为自负,就好像于这浙江地界上,士绅生杀之权,全在他手一般,实际上,这恰恰是中枢势威的一种表现,过去地方士绅们之所以能够令地方官为之忌惮,全是因其于中枢任职的省籍官员为凭,尤其是那些新晋言官,更是偏好以弹劾他人扬名,对新晋官员来说,其当年读书多受地方士绅接济、扶助,为此,其自然会还报其恩,如惹士绅受地方官员“欺压”,自甘为乡党士绅驱使,可眼下却是中枢势微之中。
且不说因“壬辰之变”中言官之名尽毁,世人皆记言官祸国之弊,为止朝廷只得尽废言官不说。更重要的是“九督议政”之下,中枢威权扫地,再不为地方官员所忌惮,如此一来,地方士绅自然失去了最大的靠山,没有朝中乡党的支持与掣肘,如袁世凯一般的地方官员,行起事来,自然是“无法无天”。
或许,对于李鸿章、张之洞等成名已久地方大员而言,其声名赫赫之下,必须要维持名声,尚还会有些禁忌,但对于袁世凯来说,尽管其一方面千方百计维持自己的名声,做出模样来,但另一方面,做起事来却也是急功近利,可这恰也正因如此,成就了现在浙江的新政之名。
或许,于李鸿章等人看来,袁世凯的动作是可以接受,也是可以理解的,更重要的是,他们是心存观望之态,放任其于浙江的动作以作试验。若是成功方可为之借鉴,但对于本就是地方士绅一员的张謇而言,他却无法接受这种对士绅利益的打压,甚至可以说是坑害。
看着眉头微皱的张謇,心知其想法的袁世凯便长声感叹道。
“季直兄,弟闻老兄欲投身实业。那小弟冒然请问,投资实业者,工厂所出当售于何人?”
说罢,袁世凯颇是轻松的端起茶来喝了一口,实际上,这件事在他看来,是十拿九稳,任谁也不能否认这是“仁政”,即便是那些士绅也得打掉牙往肚子里吞。
“自然是全天下的百姓!”
张謇不假思索的回答道。然后又诧异看着袁世凯,似乎是在说,这还需要问题吗?
“既然如此,若是这全天下的百姓之钱利皆为高利贷所盘剥,那老兄所办工厂所出之货,又售于何人?”
其实,同样的问题,袁世凯也曾被人所反问。也正是这个反问改变了他的态度。
“这……”
一个简单的反问只使得张謇不由一愣,以至于半晌都反应不过来。这个问题他可还真没有想过,以至于吱呒也好一会才说道。
“这,这借高利贷的毕竟只是一部分……”
“今年浙江全省借出了三百余万两的米粮,若是按乡间一出三归的借法,等到收粮时,百姓就要还上千余万两的粮来。届时,粮商又借乡民急需还粮,趁机压低谷价,谷贱伤农之时,乡民损失又岂下千万两?”
袁世凯的话只使得张謇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他还从未算过这么一笔细账,更准确的来说,他从未曾考虑过,放之一省,高利盘剥给乡民造成的银钱之亏竟然如此之大。现在细细盘算可不正是如此,所谓“仁借青黄不接糊口之粮”,表面是看似“仁”,可那“仁”的背后却又是一柄杀人不见血的刀。
“季直兄,小弟请问,如果这两千余万两本应为高利盘剥的银利尽入乡民之手,那荷包里丰沛了,乡民届时自然会添衣买布,自然会买以商品,到时候何愁商业不振,实业不兴?”
自从出任浙江巡抚以来,可以说为了充实府库,袁世凯可谓是想尽了种种办法,除去借着剿灭乱匪的时机重整善后局、厘金局之外,又仿效台湾建立了禁烟局,以推行烟土专卖,虽说籍此增加了进项,勉强维持新军编练,但于推行新政而言仍有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