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又是一年金马奖(1 / 4)
华语三金,金马奖历史最悠久。.
创办于1962年!
刚创办的时候,是台湾当局用来政宣的工具,“金马”即“金门、马祖”两岛的合称,当时为抗拒祖国统一之叛军前线。
以“金马”命名,旨在鼓励岛内电影业,效法前线叛军之所谓“坚强”精神,因此是标准的‘生而不义’,在最初的二十年,得奖的很多都是反动影片。
一直到80年代,才开始加入香港影片,一直到90年代中期,才陆续对内地影片开放。
金马奖从90年代初起,表面上脱离了台湾当局相关机构的控制,改由岛内影人自行组织筹办,进入21世纪后,并标榜面向整个华语圈,两岸三地影片影人皆可报名参选,然而,却不妨碍其主办方同时将头30年的那些台湾当局操控的岛内得奖影人,也都认可为金马奖的正式得主,无形中既大大抬高了他们的身价地位,更洗白了他们过往不光彩的经历与政治色彩。
许辉始终坚定不移的认为艺术电影永远只能是点缀!
如果把拍这种东西当发展方向,那就是重蹈90年代时一边连拿国际影展大奖,一边被香港商业片打得一败涂地,各大院线几乎死透的覆辙。
连电影市场最为成熟的美国,也不会把艺术电影当成主流!
但是,如今主流的思想,金马奖公认的最有逼格,偶尔犯浑也不影响它的地位。
最开始的时候,金鸡奖和百花奖的地位甚至要高于金马和金像奖。毕竟彼时,无论是作品还是评选,文艺挂帅,政治还没来,金鸡百花的含金量都是足够的。
大约2000年之后金马奖逐渐甩开金鸡奖与金像奖,一枝独秀。
焦雄屏做了金马主席之后,逐渐开放大陆电影进入金马奖的评选。这样使得金马奖的范围一下子扩大到了整个华语圈。在华语电影奖项中,也只有金马奖完成了从台湾本土电影到香港,再到大陆电影,直到将马来西亚、新加坡电影也涵盖进来的“华人电影节”的概念塑形。而且金马奖能在一片商业洪流中,为独立制作和独立电影人提供一个展示的机会,这在当时也是难能可贵的。
第2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出奖项,当年口碑爆棚的《唐山大地震》《钢的琴》统统让位,反而《飞天》《岁岁清明》《爱在廊桥》等主旋律影片分享大奖。《钢的琴》当年获得了好多奖项的肯定,但是那年也是华语电影大年,优秀影片爆发。台湾金马奖选出了自己的《赛德克巴莱》,香港电影金像奖选出了自己的《桃姐》。本以为内地的金鸡奖会颁给《钢的琴》,没想到竟然败给了一堆莫名其妙的电影!
你让人怎么对你心服口服?
是,的确不能说大热的影片就一定更有得奖的资格,但是专业评选也不能离观众口碑差的太远吧?
在电影评审中,所谓信度的要求就是要对各时期、各类型的影片有一以贯之、一视同仁的评判;
金鸡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