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五章 从瞎毡开始(三)(3 / 5)
赵珣听说他出行,很担心,立即派了熟悉当地环境的几名小校追上来,说道:“郑相公,赵将军说了,有的村寨不能去。”
地图上是宋朝境内,实际有许多部族未必臣服宋朝,并且有浓厚的敌意。
郑朗带着几十个士兵出行,会有危险。
“赵将军让你们带路的?”
“是。”
“好,你们在前面带路。”对正确的意见,郑朗向来从谏如流。
出行数里地,来到一处村寨。
走了进去,宋朝在此统治几十年,再加上以前唐朝的统治,汉语还是成为主流。
但千万不要说普通话,眼下绝对是外星语言。
寨子不大,建在山腰上,陆续的有几十户人家,或者羌人嘴中的帐,一直散落到大半山腰之间,房屋全部是石头垒砌而成,上面盖着茅草。有可能为了防御,寨外面还用石头垒起一堵矮墙。
这堵墙也说明此地生存环境的恶劣,没有三国之争,平时各族也会仇杀不断。
此时恰逢五月之初,却是西北的好时光,夏花灿烂如霞,山坡上许多牛马羊在安静的吃草。
一个牧童用羌笛吹着不知名的曲子。
郑朗走过去,问道:“小郎,你在吹什么曲子啊?”
少年人紧张的盯着他与身后的士兵,吓得不敢说说话。
郑朗从旁边野竹子上摘下一片竹叶,羌笛他绝对吹不来的,这与中原的长笛、短笛截然不同。但不妨碍他对乐律的精通,拿起这片竹叶,说道:“小郎,我吹一曲给你听。”
说着,吹了一曲。
少年人在胡乱吹的,放在郑朗嘴中,马上显得不同,一首优美的曲子,居然从郑朗嘴唇间竹叶上面缓缓流淌出来。
看着这温馨的一幕,身后几十名士兵皆相视一眼,心里面皆想到,果然如外面传言那样,新来的泾原路长官是一个爱民如子的好官。
一曲吹完,郑朗说道:“好不好听?”
少年欢乐地跳起来,说道:“真好听。”
如此平易近人的态度,纵然是少年,也不会再害怕了。然后抬起头,说道:“能不能教我吹?”
郑朗接过羌笛,试了试音,然后摇头道:“这个笛子我不会吹,我教你吹竹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