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零四章 老大(五)(1 / 3)
尹洙于败后做过两篇文章,一曰《闵忠》一曰《辨诬》,主要讲的是什么,好水川一役中的英雄耿傅作为文官,没有军事责任也死在战场上,他与韩琦相近,思想也相近,认为死得不值,这才写了这两篇文章,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思想观点是否正确不提,两篇文章写得还是蛮好的。
董士廉便用这个借口来攻击尹洙,说闵字只有皇帝才可以写,你一个小小的尹洙有什么资格用这个闵字?朝廷也没有追责好水川之败,没有心病,你辨什么?.
起了一些作用,但不大,因为到了赵祯哪里压住不报。
看得十分清楚,董士廉这小子大约被打过,心里面不服气,于是报复。
韩琦与尹洙巡视好水川岂不是很正常?作为统帅,巡视下辖各地,难道就一定非在这里做为主战场?若是作为主战场,当时泾原路又不是没有兵力,且任福坚持一天一夜,为何没有其他军队前去支援?
至于文章,更不会当真,文人骚客,发发牢骚更正常,难道因为杜甫写了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就要将他抓进大牢?
但也没有责怪,尹洙做得是过份一点,不但将士大夫关进大牢,还用了刑具,再说刘沪虽是武将,同样也出身名门,他哥哥刘涣曾冒死上书请求章献太后还政于自己。赵祯对此事记忆犹新。
于是沉默不言。
他一沉默,下面的人更乱。
不但有老大之争,还有刑法一案,当年郭氏案,刘涣与是孔道辅与范仲淹手下的得力大将,爱屋及乌,范仲淹对刘沪一直很赏识,再有士大夫入狱受刑一事,终于掀起喧哗。
范仲淹连上数奏。近闻岊枷禁沪等奏来,以为边将不和,用兵大患,且张岊刘沪皆是可惜之人。事体须要两全,利害最难处置,臣闻水洛城自曹玮以来,心知其利,患于难得,未暇经营……然后密谕沪曰,汝违大将指挥。自合有罪,朝廷以汝于水洛展效,望汝成功,故谕岊赦汝,责汝卒事自赎……如此,则水洛城可成,蕃户之恩信不失,边将立事者不懈。大将之威不挫。
水洛城修筑是对的,刘沪违命略有小错,对错大家各打五十板子。谁让他是老大呢,并且将尹洙的责任遮隐,推于张岊身上。历史上更好推,推于狄青,与狄青、张岊有何干系,即便他们说了一些话,作为武将,能有什么影响?
但他还没有弄明白这次事件的性质,若是仅针对郑戬与尹洙的争执,他与韩琦双方出面调解。事情也就能平息。
关健谁适合来做君子党的这个大哥大!
事情越闹越大,再上一奏,这次言语比上次要激烈一点,刘董二人受四路都部署节制,往修水洛城,非是二人擅自行动。四路罢后,本路部署抽回军马,即合罢修,不合坚执拒抗。臣以为非有他意,不忍城寨中途而废,故以死拒抗,一面兴修,意望成功,亦求免罪。况刘沪乃沿边有名将佐,最有战功,国家当爱惜,不可轻弃。张岊因怒辄行军法,则边上将佐,必皆衔冤,国家负此有劳之臣,人人解体,谁肯竭力任边事?董士廉是京官,即非将佐,亦将一例枷锁。乃张岊是粗人,不知朝廷事理,万一被戳,家中骨肉必诉于阙下。应让中使乘驿往彼,委鱼周询、周惟德取沪罪闻,送邠州拘管,听候朝旨,一则惜得二人,不至因公被戳,二则惜得张岊、尹洙,免被二家骨肉喊冤。
依然在替尹洙留下一点面子,已经含蓄的将他名字点出来。
得很紧急,不能让刘董呆在渭州,弄不好能让尹洙给做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