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六十九章 修正(3 / 4)
这算是胆子小的,胆子大的小吏直接空账,粮食被他们卖掉,不报账,连一点伪饰都不用,直接贪墨。还有,便是青苗用粮,这本是一项利民之举,当初得到大家一致认可。可到下面却发生了变化。吏商勾结,本是放给五等户的低息青苗粮,供贫困百姓解决危机,渡过春荒之难,实际却借给了大商人,让大商人用这个粮食发放高利贷。没有这项制度,这些不法的高利贷商也会发放高利贷,但有了这项制度,这些商人用朝廷名义,公开鱼肉百姓。结果朝廷是善心,到下面却成了害民之举,背上恶名的包袱。所以各地出现了灾害,仓里却无粮调度。甚至有的小吏与商人公开谋利,借着灾害机会,直接挪用售粮,谋取利润。是备了许多粮,可粮食至少一半不在朝廷手中,通过各种渠道消失了……
“郑卿,你认为如何解决?”赵祯愤怒地说。
“分工明确,州县仓归州县管理,若出现种种弊端,是各州知州各县知县的责任。国仓归三司掌管,出现弊端是三司之失。”郑朗答道。
这种弊端便是宋朝冗政造成的,一再架叠,许多部门分工不明,政事不畅。郑朗是反传统而行,将权利集中化。但不集中不行了,长久下去,仓粮弊端会更多。
郑朗说这句话不由想到王安石。
王安石在史上对三司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又设立许多提举官,恐怕也是逼的。
“准,”赵祯脸上带着杀气,说道。
一个州粮,可不是少钱,在郑朗再三鼓吹下,赵祯十分慎重,这几年从国仓到地方仓库,前后投放了一千多万贯,近两千万贯钱下去备粮,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字?
“还有一策,等臣说到保丁后再一道解决。”
“保丁又有什么?”
“这是臣的第二谏,精兵减兵,增保强保。可因为这几年两府松懈。保丁也变了性质,”郑朗娓娓道来。
问题同样很严重,郑朗仅是从河北一路返回。顺便问了问,便问出许多问题。当初设保时,为了使不苛于民。来去自如。又不做政绩考核范围,怕官员强行百姓入保。于是官员不作为,轻者管理混乱,重者一些官员借机加空保,将免保税务贪于私人口袋。而百姓呢,往往想入保的不得入,想退保的又不得退。国家支付一部分训练经费,将士不当一回事。训练时嘻嘻哈哈,重者直接将这部分经费纳于腰包。这还不是气人的地方,当初设立保丁,一是备兵源,二是赈贫困,三是协助地方捕贼,四为裁兵。因此仅限二丁以上户以及五等以下户,但因为免其税,一些二三四等户也冒充五等以下户入保,逃避税务。丰年时一县没有几个保丁,一到荒年能涌来几万保丁。有的知县一看形式不妙,索性不想录用保丁,以免耽搁税务。
不但保丁法出现问题,裁兵法与免役法问题继续存在。查了寿州的地,在君子党的戾气整治下,各地地册报上,隐田趋势停止。但这两年隐田趋势又再次抬头。但不急,用新旧地册对照,一查一个准。这个要等郑朗进入中书后,逐步清查,现在暂时放在后面解决。先行解决保甲法。
实际今天进谏一些条款,是对前四法的修正。
郑朗徐徐将这些弊端说出,道:“因此臣请求陛下诏书天下,百姓入保后,必年满五年以上者,才能退保。”
不能给最大限度的自由,这个自由太泛滥。又说道:“另外,用报纸与公文诏告天下百姓,每都保训练项目,次数,器械损耗,必备武器,保丁之举,乃是以备国家兵源之举,想要保丁拥有战斗力,必须奖罚分明。臣以为还要给保丁每年一石粮与五百钱,刺激他们训练的积极性。”
“陛下,臣以为不妥,郑朗所谏,免役税,每年再给一石粮,又给五百钱,恰逢荒年,入保的百姓是会增加。可是武器损耗,训练费用,免去的税役,钱粮,一丁一年最少会浪费国家五贯钱。若是七八十万保,必费四百万贯钱,所需不菲,然这些保丁战斗力,臣很怀疑,”庞籍从后面站出来说道。
郑朗想敲庞籍的脑袋瓜子。
没有这个保丁法,你以为想让赵祯裁兵,赵祯就会同意?
即便四百万贯,也不过是养八万兵士的费用,而针对的对象仅是五等户,没有保甲法,一年拨出几百万贯救济穷苦百姓,又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