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三十六章 为谁战(1 / 4)
秋收就要上来,情况不是很好的。
郑朗看了看各地的奏折,直捂脑袋。北方今年没事了,但南方又出了问题。自淮河地区到两浙,多出现旱灾,虽不是巨型旱灾,仍然很严重,江淮各地欠收。
也不要紧,江淮河流诸多,怕的不是旱,而是涝。不过还是或多或少有些影响的。
让郑朗感到很苦逼,执政第一年,黄河大决堤,第二年桃花汛黄河归永济渠,第三年放了若干泄洪区,还是出现多处涝灾,第四年江淮干旱。至于明年,明年更不用说了……
将这些奏折传给了文彦博、高若讷与刘沆。
言臣多弹劾宋庠在相位无所建明,也就是尸位素餐,宋庠有自知之明,与刘庞文富相比,他吏治能力是差了。闻劾书不断,即求退免。赵祯不准,再求退,罢为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河南府。以龙图阁学士权知开封府刘沆为参知政事,文彦博为首相。后者继续是对郑朗保护,至少做了郑朗的防弹衣。
但任命一出,言臣再次哗然,多奏刘沆不敢穷治张彦方狱,贵妃德之,才来了一个飞跃性的升迁。
张彦方是张贵妃曹氏的门客,受富商重金,伪造朝授官的文书,事败,捉到开封府,语连张贵妃母亲越国夫人。刘沆论张彦方死,不敢牵连到曹氏。
诸劾书上,赵祯不问。
郑朗也同样缄默,于私,郑朗推荐过刘沆,应对自己不恶。这一点很重要,休要小看了这个协调之功,数年发生了多少大事,两府平静,运转迅速,一是两府多是人才济济。二就是这个协调之功,庞籍与文彦博那一个是好惹的?
于公,张贵妃现在得宠,如日中天。有几个官员愿意得罪张贵妃,换作自己,十有也学习刘沆的做法。但刘沆这个人却是一个很善长吏治的大臣,被史书评价为自宋朝设进士科以来,擢升为宰相者,长于吏事江西以刘沆为首,在王安石之上。因为不长文学。许多后人不知,此人吏治的本领远在宋庠、高若讷之上,甚至略在王尧臣与富弼之上,与中年时的文彦博能相媲美之,晚年的文彦博肯定不及,只是略逊于庞籍之下。这样的人才,担任参知政事有可不可?
高效的两府,掩盖了宋朝很多问题。尽管灾害连年,国家似乎一年比一年迈向更富更强的道路。
刘沆说道:“行知,要么将江东转向京师粮做一部分截留。以济江淮。”
“不仅仅是截留,而是全部截留……派人传田况来中书,问一问三司北方粮储收入情况。”
“全部截留不妥吧,”高若讷迟疑道。
“如今夏辽交恶,西北平安,连年陕西丰收,本土仓储渐丰,即便有灾害,陕西也得度。我担心的反而是南方……”
郑朗指的便是侬智高,交趾发兵讨侬智高。侬智高这一回机灵了,率着部下将物资一起搬到深山老林里,坚壁清野,交趾无奈,只好撤兵。打仗需要财富的,除了极个别强悍的例子外。没有强大的财富,很难长久的维持战争,例如契丹对西夏,拘于国力原因,暂时不得不停下来。西夏同样如此,宋朝也是如此,交趾更不例外。
两广转运使萧固派邕州指使亓贇前去刺探情报,亓贇误会意思,看到交趾打得侬智高鬼哭狼嚎,以为好欺负,发兵向侬智高发起进攻。这能相同吗?整个岭南现在也不过七八营指挥,要么就是零碎的还有一些乡兵,直到侬智高被镇压后,宋朝才被迫于广南西路五征一,编选了三万九千八百人,每年冬天用农闲教阅,练习枪、镖、牌三种兵器。交趾入侵后,宋神宗又改为四等主户有三丁者,以一丁为土丁,免其科役,每年冬天将土丁均作三番,一月轮教一番,教试时提高土兵积极性,又赐其少许的钱米。
休说亓贇,将整个两广路七八营指挥一起集中起来攻打侬智高,也会必然失败。
失败了,被侬智高活捉,亓贇将功折罪,劝侬智高内附。正合了侬智高心意,正想一心将宋朝绑架到他战车上,菜就上来了。于是厚礼送亓贇返,越过陈珙,直接与萧固沟通,愿奉表请岁贡方物。萧固信以为真,代侬智高向朝廷上书,书到京师,郑朗默不作声,看看赵祯与几位大佬的想法。结果赵祯以其役属于交趾,不能接受进贡拒之。赵祯思想还是很朦胧的,没有说清楚。
站在时空的角度,有人认为侬智高一心想做中国人,保持中国领土的完整,对抗安南入侵,哪里是!
这是在宋朝,必须站在宋朝角度考虑问题,在北宋朝廷心中认为的领域不是两广,而是荆湖流域,很简单的一个道理,两广太远,得之无益,仅是羁縻而己。故都市仅停留在汉人聚集的交通点上,大多州县都没有象样的城墙。实际汉人当时在两广很少。侬智高真的有了自认为中国人的意识吗?
郑朗想到这里,十分想骂一句,操蛋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