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十六章 反方向(2 / 4)
张平孟回到襄邑县,这是开封府东南角的一个县。但回到家中却听到一个噩耗。
张平孟的老家临近汴河,汴河给了百姓富裕的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好的物事,水患。
十七年前一场水灾,将张平孟老家淹没,父母皆死在这场水灾中。还有一个姐姐也死了,只有十几岁的哥哥带着张平孟机灵地逃上一处高岗,让营救的官兵救了下来。
那时赵祯已经主政,一有灾便想方设法拿出钱帛营救,因此兄弟二人避免了沦为乞丐的命运,大灾后,朝廷稍稍救济,又回到家乡,重新耕地谋生。这时代为生活所迫,人们成熟较早。
哥哥带着八岁的弟弟,过着艰苦的生活。
这样的家庭想要好,都好不起来。
因此张平孟的哥哥迟迟未婚。
直到八年前,张平孟参加禁军,家境才渐渐好转,那时候张平孟的哥哥都二十五岁了。二十五岁未成亲,在这时代算是大龄青年,已经不大好找妻子了。除非高中殿试,四十岁五十岁照样很吃香。可张平孟的哥哥未读过书,那是不可能的。
这时,张家的族伯听到一件事,邻县汴水以北考县一个主户家中发生一件事,主户家有一个美丽的小婢,东家与这个小婢关系十分暧昧,可是东家妻子却是一个醋味很重的女人,宋朝河东狮吼很多的,颇正常,而且其妻娘家力量很强,捉了几次未捉住,只顾吵。东家为了安抚妻子,只好说我将这个小婢卖掉。
正好让张平孟族伯听说,便问张平孟的哥哥,然后说到这个婢女既是婢女,一定能做一些粗重的事,对方貌似长相很美丽。族伯前去考县听闻此事,代张平孟哥哥做主,前去那家联系,那家主妻听说是在襄邑县,不在本县,一口承诺,道,你只张家拿四十缗钱就可以将此婢赎回去。族伯要看,主妻不悦,心说若你们不在襄邑,而是在考县,拿一百缗钱,我也不一定让你们赎。
族伯想了想,四十缗钱虽贵,不过考虑到张平孟哥哥的情况,也能答应。
张平孟哥哥让族伯劝了劝,向族里的乡亲与亲戚借了一些钱,将这个婢女买回来。果然长相不俗,那家主妻说值一百缗钱并不为过,张平孟心中却隐隐感到有些不安。当时未说什么,平时勤俭节约,协助哥哥将这笔欠债偿还。
嫂嫂才来张家,岁数还小,仅十四岁,看不出来什么,年渐长,越发出落得美丽妖娆。张平孟的哥哥仅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又大了此女十一岁,因此平时对她十分小心。
不是武大郎,身高正常,智商正常,但与武大郎差不多。
嫂嫂才来张家,平时也十分安份,张平孟一颗心放了下来。
几年前积攒一笔钱,自己也娶了一个妻子,一个长相十分普通的妻子,看到哥哥将嫂嫂当作祖宗一样供着,隐隐感到漂亮妻子非是好事。果然,随着哥哥小心,村中一些浮浪子弟又在后面使着坏主意。嫂嫂作风轻浮,身体反不及初来张家那样,整天不做事,在家中化装打扮。只是因为兄弟俩块头都大。那时张平孟也成了一名小校,因此压制着这个危机,四周村邻一些浮夸子弟不敢真与何氏发生什么不好的事。
然后张平孟迁到西北驻守数年,从西北抽调回来,进了特务营。
这次是带着一些钱帛回家。
就听妻子说哥哥突然暴病身亡,这是县里忤作的说法。
族里一些长辈颇是怀疑,自从张平孟到了陕西后。县里面的朱家衙内无意中在春游踏青时看到他的嫂嫂,于是时常来张家探望。
朱家乃是县里面有名的大户,家里面出过一名知县,一名通判,朱衙内还有一个哥哥前年考中进士,放在江东一个县里担任主薄在磨勘。家中有财有势,非是张家所能招惹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