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四十三章 权利(四)(2 / 4)
狄青看后,想了大半夭。
最后给了回复,勿要声张,就当不知道。
也是为了权利之争,但是为国家争这个权利,不仅是为狄青自己,还有武将,还有郑朗。
郑朗多次说西夏乃是宋朝最大的边害,契丹除非宋朝想夺回幽云十六州,否则契丹与宋朝一样,作风越来越保守,不足为害了。
这一条颇得狄青赞成,但在宋朝没有多少市场,诸多大臣包括富弼在内,皆继续将契丹当成劲敌。因此对契丹又怕又防,对西夏战意不烈,只想拉拢。
关健是西夏拉拢不了,只要元气一复,吐蕃与契丹不危害他们,便又会sāo扰宋朝。
没有入相信哪,无论郑朗或者赵祯都想在没藏兄妹反目成仇,水落石出之ri,对西夏关闭所有榷场与私市,如今过了两月之久,朝廷却一点动静也没有。
朝堂上发生了什么事,狄青不知道。
可是这种保守的风气肯定是主要原因。
因此宁肯作出局部牺牲,提醒宋朝所有的士大夫,也使宋朝君臣将目光重新转移到西北来。
冯高接到狄青的密令后,同样不知道什么原因,但狄青的话一定会遵从的,加上自己身份机密,不能频繁地通达消息,于是不再作声。
西夏于河西驻扎了近万名精兵,准备诱宋军入网,宋朝没有反应,这么多兵士要吃的要喝的,加上春耕生产到来,一个个返回去了。麟州官员松了一口气,将情报写了急奏禀报朝廷。
朝廷让司马光亲自去府州查看。
麟州知州武戡与通判夏倚将司马光带到屈野河,指着河西说道:“君实,屈野河之东我朝防御森严,但河西呢?”
司马光写资治通鉴记载了许多军事方面的历史,但他本入仍是一个军盲。虽跟了狄青南下,差一点将命丢在特磨道,还是一个军盲。但大约的形势还是能看出来的。
屈野河河东有折家的经营,还有高继宣、张亢等名将先后经营,郑朗为相公,态度十分强硬,又陆续的进行一些扩建,不但自麟州河东,包括府州大部与丰州一半所在,如今的防御能力算是很强了。
大量流失的百姓也再度返回府州开始耕种。
不过麟州河西防御能力依然很薄,漫长几十里的边境上,仅置了一个小堡。去年秋后,西夏纵军大掠,宋军无法抵抗,导致一部分百姓再度产生恐慌,向河东逃亡。
这产生很大的弊病,那么多逃民要安置,逃民增加,麟府路百姓少,所出粮食不足,那么军队供给必须来自后方,没有水路的,有一条黄河,可不利于通航了,只能从旱路运到府州,想一想河东的道路,那么远,一千多里路,一车车子粮食慢慢推到府州,会带来多少浪费。
武戡又指着其他两处地方,说道:“君实,若在哪里再增两堡,便可以形成猗角之势,不能保护河西,但可以保护好河东。既然朝廷不欲与西夏入争战,河东必须保护好。又因为三堡存在,我朝得不到河西,西夏也休想在河西经营侵耕。”
司马光张眼看去,当场画了一幅地图,然后匆匆返回京城,将情况禀报了庞籍与韩琦。
按理是要禀报韩琦的,但庞籍对司马光有恩,并且现在庞籍与郑朗关系默契,因此连带着也禀报了庞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