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未来五年 2(2 / 3)
殷清风问了一个李世民没想到的问题。
“三十有五。”
“圣人与他做了三十余年的父子,真忍心让自己的嫡长子,荒老于岭南?若圣人哪天把他再叫回长安,叔叔如何处理?”
李世民皱了一下眉头。
殷清风接着说道:“天竺有巨富,但无强兵。不管他在那里成就如何,总好过呆在岭南。
即使有一天他想回来了,他心中还有万丈雄心吗?真到那时,叔叔还惧怕他领兵而回吗?
叔叔可先将他,以及那些罪官囚禁起来。同时,大造海船。等两三年后,大唐境内安稳,废太子风波也过来,再将他礼送出境即可。
至于,不赞同叔叔派人去。是怕那些士兵不适应天竺的天气。
现在叔叔手中的精兵,多来自于河北道、河东道和关内道。他们去岭南都未必适应得了,更何况万里之外的天竺?”
李世民点点他。
当初王妃的舅父高士廉被贬到交趾朱鸢县,可是经历了九死一生才回到大唐的。若真把北方的汉字派去天竺,能不能有人回来,都不一定呢。
李世民沉吟了一下,“这事,我会考虑的。”
然后他说道:“我打算稳定一下人心后,便要着手颁布农业的政令了。”
见李世民不想继续关于李建成的话题,殷清风也就没再多说,“关于农业的事情,小侄还想再啰嗦几句。”
“你说。”
这个问题,李世民早就与杜如晦、房玄龄等人商议过了。现在殷清风想谈这个话题,他想听听还有没有新意。
“想要快速推广农业革新,曲辕犁和铁制农具的普及是一个关键。现在大多数农民家庭还不富裕,让他们出资购买是不太可能的。
所以,小侄的意思是,由各州县免费向农民发放,即使做不到每家每户都能分到,每三户拥有一套,应该也能完成春耕秋收。”
李世民点点头,殷清风的说法和他们商讨的结果差不多,“要不是有你提议的铜钱改制,恐怕每十户一套,朝堂也无财力做到。即使是这样,估计也要用时三年,才能在全大唐普及。”
殷清风在心里算了一下。如果三年内能完成普及,也算是快速的了。他原本计划是五年内能完成,就不错了。
曲辕犁的构件虽然不算多,但也需要足够的木匠去完成。
同样,制作铁制农具,就意味着需要大量的铁料,或者说是铁矿石。以现在人心初定、百废待兴的现状,不管是开采还是冶炼,想要拿出这么多的铁料,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