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节 自知之明(1 / 4)
第122节 自知之明
“袁甲三之下嘛,奴才想,京中能用之人便不算很多了。本来奴才想,周祖培、陈孚恩等人,都是久历朝章,政务纯熟,若是年轻几岁,或者可以蒙皇上捡拔,选在身边。但他们年纪太大,入值军机处,不大适宜。”肃顺摇头说道,“京外之人嘛,奴才想,这可入值人选,当以曾国藩为第一。只是他身在两江,公务繁忙,贸然调用,接任乏人,故而也是不可选的;再有一个,便是直隶总督骆秉章。他宦海多年,多有政绩,而且官身极好,遗爱于民,在奴才想来,骆秉章久历外务,经验丰富,非阎敬铭、赵光可比。若是能够选其入值军机处,当可为皇上施政之间,大有裨益。”
“说过了别人,说说你自己吧。”
“这?”肃顺憨笑几声,声音放得低了下去,“这,奴才这点识人之明,还是由府中清客指点所得。说说旁的人还行,说到自知之明嘛,奴才可是半点皆无了。”
皇帝斜斜的睨着他,“不会吧?朕看你品评起旁的人来,说得头头是道的嘛!怎么到自己这里,就哑巴了?不行,今儿个一定要你说!”
“呃!”肃顺打了个顿,见无处躲避,只好说道,“那,奴才就说几句。若说学识,奴才不要说比皇上圣明如天有云泥之别,就是比诸翁同和,也是相去万里。奴才上一年请旨,退出军机处,也未尝不是有鉴于此——不瞒皇上,在许乃钊、文祥等道学君子丛中立身,奴才真是觉得苦不堪言。他们说一句,奴才总要费上半个时辰的时间,才能大约明白是什么意思。更不提提那些诗文之会了。人家都是用典浑然,奴才一句话也听不懂。奴才总是在想,或者人家在骂我呢?可我还在点头附和——这叫什么事嘛?”
惊羽听得好玩儿,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出来。
皇帝也为之莞尔,端起茶盏,拨弄着浮根,“你接着说,接着说。今儿只有你我君臣两个,有什么就说什么。”
“是。”肃顺答应一声,又再说道,“皇上您说知道的,奴才府中有几名清客,这十余年下来,给奴才知道,汉人,特别是汉人的读书人,可真是不能得罪。奴才最爱听他们给讲一些前朝故事,偶尔也会看看前朝纲鉴,这种……”
“你是想说史笔如铁吧?”
“对,对。还是皇上圣明。”肃顺未必不知道这句话,故意迟滞,只是想等皇上说出来,“这史笔如铁四字,有时候想想,真觉得可怕,不管你是真的、假的,或者能够横行一时,但在后人看来,却是忠奸分明。好的就是好的,奸的就是奸的。”
皇帝长长地出了口气,“难得啊,你能够悟道这一层。”他落地蹬靴而起,在如意洲中走了一圈,“朕本来只是想和你闲谈片刻,以派遣孤寂,倒想不到,能够从你嘴里,听到这样的话,可见是确实长进了——所以朕说,肃顺最大的缺点就是贪财,要是能够改正这个毛病……嘿!”后面的话他没有说出口,但嘉许之意,却是溢于言表。
肃顺也觉得胸中美滋滋的,忽然又忆及正事,“皇上,您刚才说的,增补进军机处的事情?”
“哦,对。”皇帝慨然点头,“你下去传朕口谕,选骆秉章交卸直隶总督差事,入京听用。他的遗缺,由陕甘总督张亮基接任,张亮基的差事嘛,由曾望颜以陕西巡抚兼任。另外,直隶的总督公务在张亮基履任之前,由藩司胡林翼暂时署理。”
肃顺把旨意复述了一遍,转身欲走,又给他叫住了,“还有,命奕到热河陛见。”
“喳。”
旨意传下,众人立刻知道,骆秉章要入值军机处了,只是不知道让奕到行在陛见,所为何事。这样的事情自然没有人敢问,命军机章京写好旨意,捧到如意洲,皇帝点头之后,就即可明发了。
办完了这件事,皇帝看看百宝阁上放着的自鸣钟,还不到三点钟,脑筋一转,忽然又想起几个月前肃顺的一番奏答,一时间起了邪念,“传肃顺进来。”
把肃顺招到御前,皇帝问道,“上一次你和朕说过的,成祥从江南办差回来之事?可都预备停当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