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节 实惠(3)(2 / 3)
“不行。最多到正月三十日。延缓三十天的时间,料想也足够*人做准备的了。”
双方讨价还价,互不相让,最后定下在明年的二月三十日(这都是阴历)前,全部退出琉球国土。这件事谈完,三条实美不再追诘朝鲜之事,转而说道,“作为和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数百年来,中国及*商交不断,我国天皇陛下希望,中国能够放开怀抱,敞开沿海各省,允准*商船往来经商,种种规制、税则,一如泰西等国前例。”
“这件事非是我等所能决,等回奏天子之后,再由皇上决断吧。”
临近申时,会议结束,*人列队告辞,奕等送了几步,转回堂上,“皇上,……”
“这种言语争锋,即便大获全胜,也实在是没有很大的作用。不过是正告*人,我大清非是无才可用而已。”他再也没有了刚才谈判桌前的意气风发,转而变得意志消磨,“你们知道吗?*人最是野心勃勃,自从咸丰三年黑船事件之后,深知闭关锁国,非时宜所限。因而改弦更张,一意进取。师法西人,不遗余力。”
“……这本来于*来说,是一件极大的好事。但对于和*地处邻邦的其他国家,就是很讨厌的一件事了。*和英国一样,都是岛国,国家土地狭窄,资源不丰,唯一是进取之道就是向外扩张。”他一面说,一面看向奕和文祥,“凡此种种,日后你们只要看一看英国近二百年来的扩张脚步,就可见端倪。”
“皇上圣谕极是。”文祥说道,“老奴久掌总署,于泰西等国多年来的政事略有所知,诚然如皇上所言,诚然如皇上所言啊!”
皇帝苦笑点头,“但比较起英国人来,*人却要更加胜强三分。这种优胜处,有两点。第一,便是*自古以来,尽得中华典籍文物之长,因此,在*人的心中,便有着和中华百姓同样的道德感。试举一例吧。中华自古有文死谏,武死战之说。可以算作是任职官方的文武官员的行动准则。在*,这一点更是得到彻底的发挥。武士重信诺而轻生死,蔚然成风,失败的武士,面对长官的斥责,甚至有不惜切腹自杀,以此明志的。”
“切腹?”
“哎,这是一种最最严酷的表示自己心志的方式。具体的,朕也没有见过,不过听人说起过。”他用手在自己小腹的部位比划着,“从腹部左边入刀,横着切开来,然后由一个同伴,站在他的身后,以长刀从后颈处切入,讲究的是一刀到底,却不可使人头落地,最好能够保持皮肉相连,让受者的脸面全部掩盖在其胸前,以达到无颜见人的目的,才是最顶尖的技术。”
奕顾不得恶心,忙又问道,“皇上,您说*人有两点强于英国,还有一点呢?”
“还有一点,更加讨厌,*人是单一民族构成,民众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非英国可比。而这种凝聚力与向心力,一旦集合起来,就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力量。便如同如今吧,”他的脸色转为严肃,一字一句的说道,“不论是在朝鲜设立使领馆还是驻留琉球,都是在咸丰十七年明治维新之后数年间所取得的成效。不过三年时间,足迹就已经踏出*列岛,若是再等上一二十年的话,又将如何?”
“皇上既然在于今之时,便洞悉其人势大,其国奸弊,何不早作图谋。不容其乘势而起?”
“哪有这么容易?*人扩张的野心,绝对不会因为我大清料敌机先就有任何收敛。正好相反,*人的性格有如海上最强烈的台风,一旦成型,就不可阻挡的要发作开来。强行要其收敛下去,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朕说,中日之间,早晚必有一场大战。一直打到其中一方亡了国,灭了种,才能作罢。”
文祥从刚才起,一直思索皇帝在谈判桌前所谈及的一切,这会儿心中略有所得,“奴才想,这就是皇上刚才所说,*人的凝聚力及向心力所相加之下的作用了。”
“差不多吧。”皇帝说道,“更让朕觉得为难的是,*人经过这样一次教训,只怕学得更加奋发有为,到时候,怕就难治了!”他苦笑着摇摇头,引用三国中曹操的一句话,“卿不死,孤不得安啊!”
奕等面色发白,皇帝语出不祥,不知是何用意?“皇上,那,关于*人提出的开放各口,允许国人经商往来之事?”
“先拖着他们。到时候朕再给你旨意。”
奕点点头,不再多说,就准备安排仪架,送皇上还宫,一边的宝鋆忽然插上一句,“皇上,容奴才大胆问一声,明儿,皇上还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