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死期临近(2 / 3)
  培训进行了一个多小时,好在全程有武警少校在一边指导,再加上武警战士的协助,三连掌握起具体死刑流程来还是比较迅速的。只是做到后来,不管是一直参加培训的三连,还是在边上百无聊赖的休息着的一连战士们,大家都觉得寒毛孔发凉了。这种如精密机械般结束人生命的刑罚,着实让人感觉到了一种死神降临般的仪式感。
  终于,培训告一段落。在邻省司法机关的指导下,特警团开始接收人犯。死刑犯共四男一女,无期徒刑一人,共计六人,每人一辆车,每辆车上八名战士负责押送。
  每个死刑犯都砸着重铐重镣,那镣子上的铁环跟小拇指一样粗,行动之间铁环相碰,发出克啦啦的声音。看到这一幕,远远观察的种纬禁不住暗叹,这铁链居然比锁狼狗的铁链都要粗,果然是人犯王法,身不由已。想要挣脱这种械具然后在重兵看押下逃跑,那纯粹只是传奇小说中才会发生的故事。
  几个犯人脸上都浮现着苍白的脸色,也许是被关押着很少晒太阳的缘故,也许是被今天的大阵仗吓的。将这些人犯提出来之前,已经告诉他们要去罗山镇开公判大会,至于公判大会之后的节目,却没人,也没必要告诉他们。
  挨个签名接收,邻省带队执行法官,武警,特警团带队营长和参谋,都要签字。这套手续繁琐而又严谨。至于最后处死这些死刑犯的手续,则需要到罗山镇行刑前才会进行。
  与此同时,看守所的警察还嘱咐死刑犯带上了前些时家属送来的一些新衣服。这些衣服,就是宣判死刑之后就通知人犯家属送来的,至于什么时候用到这些衣服,具体什么时候执行,则根本没有告知家属。如今听到让他们把这些东西带上,这些死刑犯也就大致明白,自己的时间不多了。
  种纬他们看到,在看守所警察让这些死刑犯把该带的东西都带上的话说出的一刹那,几名死刑犯都做出了不出的反应。
  有的人犯瞬间安静了下来,接着整个人就开始微微的发抖,完全没了他们之前杀人劫财时的威风;有的则整个人迅速呆住,然后对外界的反应一下子慢了下来,仿佛魂魄已经提前飞走了;有的像吃了兴奋剂似的,整个身体都会不停地做出不间断的动作,嘴里念念有词的嘟囔着什么。
  至于那种传说中的英雄气概,战士们是没法从这些人身上找到的。想来也不意外,都是自私到了极点,靠伤害别人危害社会让自己发财享乐的人,一旦知道自己将命不久矣,又怎么能够镇静下来?
  唯有最后押戒出来的一个家伙,一听到让带上衣服立刻就不干了,大声嚷嚷着:“我没判死刑,我判的无期,我没上诉,我没上诉啊……”说话间的功夫,这家伙头上的汗水迅速地涌了出来,哪怕种纬他们隔着三十多米远,都看得清那家伙脑门上汗水的反光。
  看这个家伙拼命闹腾着安静不下来,一位执行法官贴近他的耳边说了句什么。那个家伙立时张大嘴吸了口气,然后像个泄了气的皮球般一下子瘫软了下来。
  6名人犯,每人一辆车,特警团的车根本不够用。好在邻省已经抽调了一批车辆过来,每个车的车箱内有八名战士持枪看守,副驾驶有一名军官或执行法官或武警的人配合。
  沉重的械具压得六名重犯都走不了路,只能用手提着拴住脚镣的绳索,一步步的往前蹭,那神情要多狼狈就有多狼狈。等到好不容易走到汽车后厢时,还需要负责押运的战士们上拉下推,才能把他们顺利地弄到车上去。
  就在种纬和三班的战友们准备登上自己的车,随队前进的时候,连长高俊岭突然喊了声:三班的,班长副班长各带四个人,上这两辆车!
  这个命令来得很是突然,但三班的人可没有半点犹疑,简单分配了一下人手,就登上了那两辆指定的车。
  种纬登上的,是押送那名女犯的车。刚才在下面的时候,战士们已经听说了,这次枪决的五名人犯中,除了罗山矿杀人案中的三名罪犯外,另外两名人犯一个是个老头,犯的是奸杀*罪;另外一个女的是个毒贩,而且贩毒数量比较巨大。
  种纬估计,之所以要提前把这几名罪犯的犯案原由在战士们中间公开,可能也是上级为了激起战士们的正义感,避免执行死刑时的胆怯心理。
  在参军之前,种纬就从父亲种连胜那里了解到了军人的几个不同级别。练得好与练得坏,是最简单的区别士兵情况的评判标准;还有一个标准就是参加过实战和没参加过实战的区别;最后一个就是执行任务杀过人和没杀过人的区别。
  没有上过战场,没杀过人的战士,无论如何都不能算是一名真正的强兵!也就是说,真正的强兵不是片面的强在军事技能上,而是强在心理上。否则再好的军事素质,心理素质差,实战中做不出来,也是根本没用的。
  如今,种纬已经采用爆破的方式消灭了两个匪徒,算是一句真正的见过血的军人了。所唯一欠缺的,主是种纬还没有亲眼看到自己亲手干掉的那两名匪徒的尸体,算是美中不足。他只三班的老兵讲,如果他能够在战手亲眼看到被自己炸得支离破碎的尸体,还能不晕不吐,那么他才算真正合格的强兵。
  车队启动了,一路颠簸着赶往罗山镇。而对这些犯人而言,往罗山镇近一步,他们的生命就少了一步。
  随着车队接近罗山镇,种纬渐渐猜到了连长高俊岭让三班负责押运这两名犯人的真正原因,上极是让三班的战士们接受一下心理素质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