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结盟的原因(1 / 2)
第一百六十五章不结盟的原因
第一百六十五章不结盟的原因
1914年有两件事促使德国力求速战。////一是6月间德国完成了基尔运河的加宽工程,使新造的“无畏舰”能从北海通过运河直接驶入波罗的海,加速军队调动的灵活性;二是4月份英国开始同俄国进行海军谈判,小毛奇获知此事后,大为不安。6月1日,小毛奇对曾出使英国多年的埃克哈德施泰因说:“我们已准备就绪,在我们是愈快愈好。”德国深知,如果战争拖至1917年发生,那时俄法两国完成新的扩军计划,实力对比会起变化。德国外交大臣亚哥夫在1914年7月写给驻英大使的信中说:“现在,俄国基本上尚未做好战争准备。法英两国也不愿意现在打仗。根据所有权威人士的推测,再过几年,俄国就有战斗力了。到那时,它用自己士兵的数量就能压倒我们;俄国的波罗的海舰队和战略铁路都将建成,然而我们的集团的力量却将日渐衰弱下去。”
德国人预感到俄国的力量将日益增强,而现时貌似强大的奥匈帝国将日趋衰落,因此希望在实力对比有利的情况下发动战争。
有趣的是,这一次战争的交战双方,在战前都持乐观态度!都认为自己会很快的赢得战争的胜利。军国主义横行的德国人兴奋的跳脚,一心要报仇的法国人,不改浪漫的本性,认为这场战争胜利会来的轻松。法国人为了打赢这场战争,也准备了很多,加上有英国这个盟友,腰杆子就更硬扎了。
7月5日,德国明确表示支持奥匈对塞尔维亚动武。
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战争爆发之前,英国的最大贸易伙伴是德国,英国内阁里头有十二名阁员明确反对战争。英国政府却看的很清楚,德国人制造能力更强,晚几年开搞,德国的海军实力可能会赶上英国。
这么说吧,从1911年的摩洛哥危机开始,欧洲各国加快了备战的步伐,疯狂的军备把各国都压的喘不过气来,欧洲各国承受的压力都到了一个临界点。
欧洲在摩拳擦掌的时候,亚洲也不安静。威廉二世在召集宠臣及军方大员开会确定要打仗之后,立刻指令公使哈豪森,不惜一切代价,将中国拉上德国的船。这个时候,多一份实力就多一份胜利的保证。中德关系一贯的良好,现在中美之间又搞了一个什么友好协定,要是能把中国拉上再捎带上美国加盟,那就爽呆了。
哈豪森求见,很轻松的见到了方大帅。这份待遇让他很自豪,在中国这个地界上,就美国公使和德国公使有这待遇,别的国家的公使,想见方大帅一定被挡驾。大帅是不干政!谁来都这理由,这两天别的公使也来过,都被挡了。
别人为起为啥中德公使能见大帅,理由也很充分,私人朋友之间的会晤,管得着么?
这种很明显的偏心,在六月最后的两天里,在其他各国的心头蒙上了一层阴影。方大帅那可是个疯子,当初还是一个小军阀的时候,就敢挑战大英帝国的尊严。现在手下佣兵数十万,胆子必须是更肥的。万一这个家伙一冲动,加入了德国的同盟呢?俄国的那就要痒痒了,至于日本嘛,英国政府还得防着他在中国做大,根本就不敢放手让日本打中国。
很明显,大英帝国认为中日中俄之间的实力没有可比性,现在的关键是欧洲,德国人不是好对付的。亚洲只能作为资源地,英国需要一个稳定的中国,还得防着日本在亚洲做大。对于日本,英国从来都是又利用又压制。说起来日本也挺不容易的,在英国的屁股后头跟着,国家小资源少,有点钱都拿去造军舰填陆军了,国民生活水平很差。
这一次会见,正好赶上孙宝琦和汤化龙都在方剑雄这,倒不是这二位闲着没事,实在是这两天中美友好合作协议这个事情,日本抗议的很厉害。孙宝琦那里抗议之后,又去找汤化龙抗议。日本在中国是有驻军的,伊集院甚至发出了战争的威胁。大总统和总理有点遭不住了,来找方剑雄要个准话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