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非战而屈人之兵(1 / 3)
中国文人“将领”在理解《孙子兵法》之时总是会经常提到“不战而屈人之兵”,而且重点通常是在“不战”,而“屈兵”,孙子的愿意是不通过直接的交战,通过其他的方式尽可能的瓦解对手的抵抗意志,削弱对手的军事装备,减少对手的军事实力,此为“屈”。([])
在《战争论》中,卡尔.冯.克劳塞维茨同样对此有着单独的章节去解释,比起孙子,克劳塞维茨则更加注重“屈”的结果,要求所有的战争策略都要为最终消灭敌人的抵抗实力而服务,这个思想在整个一战、二战期间都贯彻于德军的行动中。
宋彪的思想重点在于消灭对手,而非简单的“屈”,更非单纯的“不战”,不战实际上是为了战而服务,战争是永远无法避免的,这是人类的天性。
革命在这个时代被清晰的分割成光复革命和共和革命两种,孙逸仙说光复会的革命是汉族同胞的革命,而同盟会的革命是更进一步的追求民权、民生、民主的真正革命。
虽然第172章主力歼灭北洋军的第一、第二、第六和禁卫军创造机会,抢在北洋第五镇收回之前,消灭其他五镇,则满清必亡。”
杨正坤和潘矩楹激动不已,纷纷请战道:“总司令,让我们第二十镇一起去攻打北洋第三镇吧,曹锟这个人水平很一般,纯粹是靠拍袁世凯的马屁才当上了统制,一战可灭。”
宋彪笑了笑。
北洋军的第三镇也是个悲剧,这个镇原先在袁世凯手中的时候是心腹嫡系。确实不是因为曹锟这个人有能力,而是曹锟听话,相比之下呢,段祺瑞、冯国璋都太有能力,袁世凯心里也不是很放心。
等到了良弼的时代,曹锟急忙再拜良弼为师,他每次说到良弼都摆出一副视其为尊师的姿态。确实很得良弼的欢喜,于是就将第三镇继续留在滦州和开平一带,让曹锟负责给第二十镇殿后。
可曹锟毕竟是袁世凯的心腹。良弼也防着一手,还真就有用宝瑛的第二十镇牵制曹锟的用意,在装备配置上就比第二十镇弱了一截。特别是火炮上照旧采用了日本仿制克虏伯的m1903\05型75mm野炮,质量不如德国的原装炮,枪械是日造三十式6.5mm步枪,机枪是24挺哈奇开斯机枪,以及几挺日造38年式重机枪。
良弼防一手,曹锟就悲剧了。
日本仿制的克虏伯m1903\05型克虏伯75mm野炮就是所谓的38年式野炮,除了75mm之外,日本还从德国仿制了120mm、150mm口径的轻榴炮,克虏伯m1905型120mm轻榴炮本身就有点悲剧,日本仿制之后更悲剧。很早就从德日两国退役,75mm\150mm口径则一直用到了二战结束。
和东北新军大规模列装的三英寸露西亚野炮相比,德国m1903\05\08型克虏伯野炮在自重、弹丸重、射角、射速、倍径的数据都大致相同,唯一的差别在于口径、初速和弹道,三英寸露西亚野炮的弹道较为低伸。炮弹初速则高出很多,威力更大,射程更远,差别完全不像是一个重量级的火炮。
除了长行程管退技术,三英寸露西亚野炮就是法国施耐德m1897型火炮的三英寸口径翻版,更为低伸的弹道则是俄国人自行改进后的结果。
因为早期大清新军各镇大规模使用克虏伯m1903\05型75mm野炮。在国内存量较多,也为日本38年式野炮大量涌入国内制造了很多空间,山西、四川兵工厂都有仿制,只是质量很差而已。
从步枪到机枪,从机枪到火炮,第三镇的这种差距一旦被东北新军的主力师抓住,特别考虑东北军的炮步协同作战理论已经成型,结果可能是会非常悲剧的。
因为武器上完全占优,杨正坤和潘矩楹都想去打北洋第三镇,可他们的第二十镇就未必打得过曹锟,不管怎么说,第三镇也是老牌部队,训练水平还是很可靠的。
听了杨正坤、潘矩楹积极请战的意思,宋彪笑了笑,和他们两个人说道:“兵贵神速,怎么打第三镇的问题,我们昨天晚上就已经部署过了,今天中午12点整,我们的骑兵部队会直接将第三镇的两个混成协切开,第二步兵师,也就你们所知道的第十二镇新军会插上去,从正面打掉一个协,第一步兵师会派两个步兵团协助骑兵,在明天上午包围第三镇部署在开平县的一个协,最终将两个协同时歼灭在开滦地区。”
说完这番话,他随手从旁边的桌子上取过来一张空白的信纸,用随身携带的铅笔在上面划出大致的作战地图,特别将两个战场的作战距离标出来,道:“这是一个五十公里的大作战区域,两个实际交战点的战线宽度都不足三公里,派三个师上去意义不大。现在,我们唯一的担心是清军将驻扎在天津的第四镇派上来救援,但据我们目前所知道的情报来看,第一,清政府陆军部那边还没有这个命令,良弼到现在估计都不知道该怎么办;第二,虽然从天津到开滦的距离很短,还有铁路,可第四镇也不敢贸然冲过来,它就算接到命令也需要两天的准备。两天之后,我们这一仗已经基本结束,我们第一师和第三步兵师都已经陆续抵达开滦地区,我的第一炮兵旅也抵达滦县,他这个时候派过来的部队越多,我越欢迎啊。我不是不欢迎你们参加革命战争,而是计划已定,速度第一。现在让你们重新制定作战计划也来不及。特别是补给的问题,东北新军对你们的了解还是不足够保证支持你们在前线打仗,你们贸然上线,我后面的后勤工作就会很乱。所以,你们现在不要急,关键是让参谋部尽快摸清楚你们的情况。”
潘矩楹此时无话可说,对于这些细节的问题。他肯定是懂得,可有时候也真的不太在意,现在听宋彪一说就感觉关内新军。包括北洋军在内和东北新军还是没有办法比的,问题不在装备上,而是在现代军事的参谋总部体制上。
东北这边还没有打仗之前就将问题都考虑的很周到了。上阵之后就是乱枪打鸟,他们各路新军的军事思路就初级了,什么都不想,冲上去临时边打边想办法,这肯定是干不过别人的。
想来想去,潘矩楹心里还是不甘心,因为他们不是怕死,确实是想参加革命,他和杨正坤、黄本璞等人还有另外一个想法——宋彪问鼎京师早是大局已定的事,他们也急于表现自己。以后好混个一官半职的。
杨正坤也是一样的想法,就忍不住和宋彪建议道:“总司令,我们可以将炮兵拉上去打,咱们的88炮绝对比他们的75炮厉害啊,还可以节省东北新军这边的炮弹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