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刹歪风,止邪气(2 / 2)
下面的官员们沙沙沙的舞动着笔杆子,在记录着兰斌的讲话。很简单,兰斌先所说的都是重点、要点。是他们必须要记住的。不然兰斌下去组织工作了,他们啥也做不起来那可就没话说了。
“文化部门也会派出电影队,下到各个村镇进行公演。”却见兰斌打开自己的笔记本,对着下面的乡镇干部们道:“今年的财政收入里面,我们会采购一批书籍杂志放到村里成立文化室。同时农场那边还同意给予我们协助,赠与我们一批文体用品……”
这些都是梁三平和兰斌沟通好的,两人也是江海农场的老人了。算起来他们更是从江海农场走出目前位置最高的人,江海农场自然而然的认为他们是俩人的娘家人。
梁三平和兰斌也回馈了江海农场许多,包括安置了大量江海农场的子弟。双方的这种互惠互利治下,江海农场自然愿意更多的协助梁三平他们成事。
是以,将一批文体用品捐赠出来也就成为了理所当然。毕竟因为回城的风潮,大量的原江海农场知青、职工选择了回故乡发展。没有了那么多的职工,许多的文体用品也就空置了。
反正都是空置的,为何不做个顺水人情?!你好我好大家好嘛,还能增进和地方的感情。
“同时,江海农场也答应。一些就近的乡村子弟,可以前往江海农场的学校就读。包括小学、中学和高中部,甚至幼儿园他们都会接收……”
这个好处梗让在座的乡镇干部们喜出望外了,农场的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一直都比地方好很多。毕竟当年农场是由部队就地转业形成的,所以他们本身的各项部门就很是齐全。
条件也比地方好的多,能够到农场的学校里面上学是很多现在地方官员们对孩子最大的寄望。即使是到后来,跟地方合并后农场的教学水平也普遍的比地方强出一筹。
在这一点上,可以从每年考试录取率看得出来。原农场学校几乎都名列前茅。而地方学校,几乎都在殿后。这个状况直到内陆明星学校的老师来支教,才有所改变。
“……差不多就是这样,大家下去准备一下吧!”经过一个多小时的会议后,兰斌终于疲惫的阖上了自己的笔记本对着下面的乡镇干部们道:“大家要配合好工作不要懈怠……”
无独有偶,现在的梁三平也在安天民公司的内部会议上提出了这件事情。
“我们和地方的关系比较好,大家打交道也比较多。我希望的是大家不仅仅是要指导地方生产技术,更多的是要交流生活方式。比如手上有点钱了,别着急着拿去吃喝。”
“给家里建房子,买部车子。孩子们该上学的上学,我们这一代没有办法完成走出大山外的梦想,那么孩子们总应该走出去看看吧?!可没本事,怎么走出去啊?!”
却见梁三平对着下面的干部和技术人员们诚恳的道:“大家很多都是在大城市里面读过书的,相信大家也都希望这里多一些孩子能够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不是?!”
下面的技术员和干部们听着梁三平的话,不由得苦笑。他们不是那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人,看到村民们的生活方式他们也曾觉得看不过眼说过几句。
但每每说起来,大家理念不同总是会有冲突。这类事情发生了好几次之后,大家索性什么也不说了。既然你不舒服,说了我更难受那何必要说呢?!
你的生活你自己做主即可,与我何干?!该干活干活儿,大家见面该乐呵乐呵。可村民自己的生活,他们却都不再管了。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习惯。
甚至公司的老人还会告诫新人,不要去管村里人都生活方式。要是路上遇到了喝醉闹事的,走远点儿就好别傻乎乎的凑上去。更告诫他们,不要招惹村里的女孩子。
“三平啊,不是我们不相管。为了这个,我们好几次都差点儿跟村里的人打起来了。”一位老干部站起来,愁眉苦脸的对着梁三平便道:“也是因为发生了这些事情,我们才不敢再对村里老百姓的生活方式说三道四。不然,人家不乐意啊……”
“这次情况不一样了,这次县里面会首先出动解决这个问题。”却见梁三平笑着道:“我们只需从旁协助就好,但我们也不能什么都不做看着。”(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