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 好消息(1 / 3)
打地鼠好玩吗?至少在政治上玩打地鼠绝对不好过,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应接不暇,稍不留神就可能万劫不复,长期处于这种高压的环境下,神仙都顶不住啊!
至少李晓峰就觉得导师大人的“英年早逝”,虽然有遇刺之后重伤的关系,但是更重要的原因还是他身上背负的压力。从十月革命到他逝世之前的这一段时间,俄国的政局是十分混乱的。尤其是1918年到1920年这几年,导师大人几乎就没有一天安身过。
要打白军,要应付糟糕的经济形势,还要应付此起彼伏的党内反对派,每一刻他的神经都处于紧张状态,久而久之,过劳死一点儿都不让人意外。
反正李晓峰是十分可怜导师大人,多不容易啊,如果换他处于导师大人的位置,撂挑子是不可能滴,当时暴走杀人则是完全正常的。但是列宁处死过很多反对他的人吗?
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反对他,他虽然很不喜欢这两个货,可是革命胜利之后,也没有秋后算账吧?一样让这两个货领导共产国际。托洛茨基反对他,导师大人在死前的遗嘱中还是说了老托的好话的。
甚至连反对他的孟什维克和部分社会革命党人,也没有遭到太严厉的清算,比如之前有提到过的那个斯皮里多诺娃,这位大姐可是妥妥的活到了二战爆发。
总体来说,列宁时代,虽然严厉的打击了反革命行为,但是完全没有斯大林时期那么过火,弄得钢铁同志当政的时候。老革命都变成了反革命,十月革命竟然很不可思议的是一群反革命份子所领导的,从这个角度上看,钢铁同志这是在打自己的脸啊!
反正导师大人不管后人的评价怎么样,至少从那个时代看。他并不是一个残暴的人,而且为了解决俄国当时的国家危机,他做了很多努力,想了很多办法,虽然这些努力不一定都是对的,办法也不一定好。但是至少他本意和出发点还是好的。
当然,这些话题有些扯远了,回到故事本身,从十月革命开始之后,随着压力的逐渐增大,列宁的头疼病开始变得越来越严重。而且脾气也有恶化的迹象。每每遇到坏消息的时候,就有可能会发作,比如说现在。
“必须马上弄到粮食,我不管你们用什么办法,都必须弄到粮食,彼得格勒严重的缺粮,这已经严重的威胁到党的稳定……我不要听这些借口。我只要粮食!”
列宁怒气冲冲的挂上了电话,从他急速起伏的胸口和通红的面色可以看出,此刻的他有多么的生气和激动。
克鲁普斯卡娅张了张嘴,但是却发不出任何声音,彼得格勒的粮食问题确实已经到了十分危险的程度,如果不能赶紧找到粮食,群众们很有可能像二月革命时一样重新走上街头,如果真的走到那种境地,事情就麻烦了。
但是,要解决这个问题谈何容易。随着协约国干涉俄国革命的行动展开,虽然他们暂时没有开展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但是从经济上困死俄国还是做得到的。
从十月份开始,俄国就很难从国外进口到粮食,而产粮区乌克兰又面临德国的威胁。哪怕是布列斯特合约签订了,随着乌克兰的独立倾向,也别想从一片混乱的乌克兰搞到粮食。
而就是在这种为难的时刻,托洛茨基打电话过来又通报了一个坏消息——捷克军团拒绝交出武器,也拒绝分批离开俄国。这时候导师大人的烦躁和沮丧自然是显而易见的了。
“要不要召集同志们开一个会,讨论……”克鲁普斯卡娅的建议还没有说完,就被列宁不耐烦的打断了:“那没有用!”
有用吗?应该说没用,不管是乌克兰的问题、捷克军团的问题,还是粮食问题,在当前形势下,都没有十全十美的解决办法,乌克兰人要独立,要闹腾,用语言就能说服他们放弃这个想法?
捷克军团摆明了不合作有鬼胎,除了削死他们,还能怎么办?问题是现在拿什么去削他们呢?
粮食问题就更现实了,大冬天的,寸草不生万物凋敝,他列宁总不能画饼充饥吧!
克鲁普斯卡娅刚想要劝说列宁不要这么烦躁,就算开会讨论的意义不大,集思广益总是好的吗?
不过还没等她说话,门外的秘书敲门走了进来,“列宁同志,外面有一位女士请求见您!”
女士?克鲁普斯卡娅皱了皱眉头,当然,这不是国母吃醋了,她还没有这么小心眼,真正让她比较意外的,是女士这个称呼,一般到斯莫尔尼宫来面见列宁的,大部分都是党内的同志,秘书一般应该介绍某某同志才对。
而现在秘书说的是一位女士,仅仅从这个称呼就可以知道,这个女人不是党员。既然不是党员,为什么她能堂而皇之的走进斯莫尔尼宫,还能请求同列宁会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