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香料、糖、财富和开化(2 / 2)
“据闻有一些零零散散的野人和部落。”
“殿下,这些野人不能享受大宋天恩实在可悲,臣十分可怜他们,不知可否让他们沐浴王化成为我大宋的子民,帮助他们开化。”好你个浓眉大眼的武夫李泾,也会说出这等“仁慈”的话语了?
“唉,怎么会有如此可怜的野人呢,殿下您一定要帮帮他们啊。”说这话的是王杲,他没少在大宋内游历,自然知道那是多么庞大的利润。
好家伙你个部落酋长不比人家先进多少吧,居然好意思说帮别人开化。
“此事不急一时,我觉得此地的勇士完全担得上这传播文明的重任,但还需要好好准备啊。”拿下东南亚的那些岛屿不是短时间就能完成的,需要好好谋划。这必须做好完全的准备,赵佶日后的资金来源就看那了,必须慎之又慎。这些归明人其实是正合适的炮灰,既不被辽国待见又不被宋国接纳,除了跟着自己没有别的选择,想搞小动作也做不了赵佶随时可以找理由清掉他们,他们是无根之萍,只能在这方寸之地生存,没了赵佶他们连海边都去不了,而赵佶却有的是其他选择,所以为了未来,他们只能和赵佶一条道走到黑,就算让他们送死也只能乖乖接受。
听到赵佶的话语,李泾等人也知道了自己等人确实有些着急了,也都冷静了下来。
“对了此地建设的也有些规模了,还没有个正式的名称。而本王的勇士既然承担着传播文明的重任,那不如就叫开化镇吧。”
说来讽刺一个搞殖民的叫开化镇,就好比后世的强行打开市场,武力开关,开门自由贸易,我给你们送来文明和和帮助你们开化了。
“谢殿下赐名。”李泾等人高声谢道。
赵佶确实想着要不要去和本地的官员正式通知一声改名事宜,但转念一想还是不要过早的暴露了,主要是怕自己的父皇多心,皇子过早的接触军权可不是什么好兆头,尤其自己的父皇神宗还是个多疑的性格。
其实神宗的多疑也不算有错,赵佶已经考虑不下一次要不要来一场清君侧宫廷政变让身体不好的父皇好好修养别再那么劳累了,但还是放弃了,一来时机还不成熟,景龙政变的前车之鉴历历在目,连身为太子的李重俊都没留下小命,自己这不过皇子的身份赵佶不会觉得自己的结果会比他好;二来这皇子的身份还是有大用处的,自己要做的很多事可能要触犯道一些人的利益,有个皇帝老爹这堵高墙在前面顶着能避免很多麻烦,省下不小的心力。
缓冲可是很重要的,朱八八废掉宰相之后没了这分担火力背黑锅的承重墙,后来的皇帝们就要直接和大臣直接对线了,最后反而造就出了内阁这个怪物,他老朱能压得住群臣不代表后人也能做得到。反观唐宋,就算出事了也是宰相的错,大不了流放宰相,严重些就杀个宰相祭天平息事端。
“好了,接着和本王走一走吧,下次再到这里都不知道要多久以后了。”
赵佶之前就在想一个大礼包怎么可能才四个人,毕竟那是红色喷发,看起来应该是最高等级的奖励了。那两对父子虽然是人才,但不应该是值得最高评价。但也应该是赵佶之前的行为把傅恒和阿克敦的好感刷满了,才会触发他们带自己来到这居住地的后续,要知道这世界命运是混乱的,如果他们没带自己来此,那以后自己派人来到这里见到的可能就不是李泾等人了,只是一个普通的归明人卫所,更得不到这价值连城的人参娃娃了。
“对了,本王看这很多人还不会讲我大宋的官话,而且这衣服装扮和发型太过粗鄙了。这样吧本王拨些银子给你们请来几个教书先生教导他们学习官话和汉字,再找几个裁缝给你们换换发型和衣服。”语言是文明传承的纽带,而衣冠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华夏的传承就包括衣冠。赵佶怎么可能让你继续保留这女真文化,通通给我改。赵佶看似是漫不关心的随口一句,其实饱含深意。
“殿下,您购买人参娃娃的钱已经够多了,怎么还好意思让您再为我们破费呢,您放心我之后就将这些碍你眼的事情处理好,不用在浪费您的银钱了。”王杲等人不疑有他,自己的族人看起来确实野蛮落后,在大宋地界当然也要说汉话了。对于接受更先进的文明并没有任何负担,从来没有为自己文化感到自豪。这个年代没有民族主义,大宋代表的华夏文明对于这些人简直就是碾压,洗掉他们的文化轻而易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