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平当官至汉丞相(1 / 2)
平当官至汉丞相
(文/东方一红
走进夏邑天龙湖畔,在一片柳绿花红的掩映下,高大雄伟的“天龙胜境”石牌坊,四柱三门,直耸云霄,分列左右的“历史沿革”和“历史名人”文化墙上,镶嵌在右侧的首位名人,即是汉丞相平当,其全身画像和事迹简介在阳光照射下分外醒目。
说起平当,字子思,梁国下邑(今河南夏邑县人。其祖父平戬,曾任西汉汉中(今陕西汉中市太守,颇有治家理财的头脑,且勤于家教,日子颇为丰盈,家产以百万计,这在当时的下邑城内,可谓是富甲一方了。平戬其人又深谋远虑,远见卓识,为平氏家族日后的兴起,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为筑兴起路,举家迁长安
一个家族的兴起,不仅在社会上有势力,经济上是豪富,而且还要在朝中占有一定的官位。前人不栽树,后人去哪里乘凉?这一点,平当的祖父平戬做到了。
平戬在汉中任职太守,这也算个地厅级的官员,他退休后,时刻为平氏后人的飞黄腾达而绞尽脑汁,回乡不久,他就开始琢磨着迁居长安。于是他不惜耗费百万巨资,打通人脉,带领家人们不远千里,从梁国下邑(今河南夏邑迁往平陵(今陕西咸阳一带,并在此地置业安居。这里即靠近汉朝国都长安,又是汉朝的皇陵所在,可谓得天时占地利。他的目的只有一个,是为平氏后人入朝为官寻一条阳光大道。
在西汉时期,儒家经典成了最佳的入仕方式,这与汉武帝时期多从武功入仕截然不同,以至于社会都流传着“遗子黄金满赢,不如教子一经”的说法,可见满腹经纶的重要性。
平当作为平氏家族迁居天子脚下的第三代人,终究不负众望,因其通晓经纶而被征召入朝,并在祖父平戬的前期铺垫下平步青云,顺利进入汉朝的核心圈,入仕后,平当的官也做得风生水起。据《汉书-卷七十一》记载,“平当字子思,祖父以訾百万,自下邑徙平陵。当少为大行治礼丞,功次补大鸿胪文学,察廉为顺阳长、栒邑令,以明经为博士,公卿荐当论议通明,给事中。每有灾异,当辄傅经术,言得失。文雅虽不能及萧望之、匡衡,然指意略同。”
自任职大行治礼丞后,平当累立功绩,又得升迁,补为大鸿胪文学,这可是负责掌管朝廷的礼宾事务的重要官员,各地的诸侯王、列侯和各属国的君长、外国君主或使臣朝见,诸侯王、列侯受封或其子息嗣位以及夺爵、削地,诸侯王进京朝见皇帝,诸侯王亡故遣使吊唁、草制诔策和谥号等事务,均有大鸿胪承办和掌管,可见当时也算是受到器重了。由于平当为官清正廉洁,又精通经术,每当朝中议事,他发表的议论通透明白,于是大臣们举荐他为给事中,侍从皇帝左右,备顾问应对,参议政事,执事于殿中。每当发生灾情异象,平当首当其冲,总是引经据典,分析得失,其言语文辞之雅洁。虽然比不上萧望之和匡衡,但意旨却大体上相同,因而颇受朝中公卿大臣们的推崇。
汉元帝永光五年(公元前38年,有一次丞相韦玄成上奏朝廷,要求停止太上皇寝庙园的修建。平当极力反驳,并上书应对,引用《孝经》说,“天地间的生命以人为贵,人的行为中没有比实行孝道更重要的事了,实行孝道最重要的在于尊敬父亲,要尊敬父亲,莫过于祭天时以父祖先辈配享,周公就是能够这样做的人。高皇帝圣德,受命于天,拥有天下,后代应该尊奉以广泛流传其美名,这才是孝的最高境界。能够正确地考察以往的历史用以立功立事,便可以永享天年,国家传于子孙万代以至于无穷。”皇上听取了他的奏议,下诏继续修建太上皇寝庙园。
通过这个事情,汉元帝逐渐增加了对平当的信任,不久派平当出使幽州(今河北北部及辽宁东北一带考察流民情况,使他有了出人头地的机会。平当到达幽州后体察民情,举奏了一些刺史、二千石官吏尽心尽力的安抚招徕百姓,并上奏渤海盐池可以暂且不要下禁令,用来解救百姓的急需,因此所到之处都受到百姓称颂,一同奉旨出使的十一人,平当表现最为突出,事情办的十分漂亮,因此升迁为丞相司直。丞相司直虽是丞相的属官,说起来是协助丞相监察不法官员的,实际上也起着监察丞相的作用,可见皇帝对他的信任。
但很快平当又因一件事触犯法律遭到贬职,外迁任朔方(今内蒙古杭锦旗一带刺史。但毕竟平当是一方大儒,多年在朝中口碑不错,不久又再次被征入朝。当时在朝中陈汤的煽动下,汉成帝下令动工建第二座陵寝昌陵,几年后,太后的娘家侄子卫尉淳于长进言说,昌陵不宜继续再修建,皇帝将他的意见下达给有关部门讨论。平当认为昌陵已修建好几年,与其半途而废,不如继续修建完成。后来皇帝决定停止昌陵的修建,针对淳于长首先提出的这一建议有功,于是下诏让公卿大臣们商议给淳于长封爵之事。平当直言不讳地提出淳于长不符合封爵的条件,这与皇帝的想法背道而驰,结果平当以议论不当,再次遭到贬职,外迁巨鹿(今河北巨鹿县任太守。又因他通晓禹贡,被派出去巡视黄河,任骑都尉兼理黄河堤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