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北堂眉寿杨氏坊(1 / 2)
《厚重夏邑》系列之二十三:
(文/东方一红
这里说的“杨氏寿坊”,位于中国长寿之乡夏邑县西南的桑堌乡吴寨村,距夏桑公路约25公里,牌坊的主人杨氏是清顺治武进士、福建诏安营守备刘超凤的夫人,也是康熙武进士、西安副都统刘官统的母亲。在清朝两度旌表诰封一品太夫人的背景下,杨氏夫人独享尊崇,倍受世人所关注。
这是一座“三间四柱”青石材质的门洞式纪念性牌坊,高约5米,阔约75米。其古朴典雅,精美壮观,集雕刻、书法、绘画、匾联和文辞等多种艺术于一身,融社会生活理念、封建礼教、民风民俗为一体,具有较高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28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寿坊传今古,两度受旌表
关于中国牌坊的历史,源远流长,《诗经》中有“衡门之下,可以栖迟”之句,其所称的“衡门”是以两根柱子架一根横梁,形成门洞式的建筑结构,这大概就是古代牌坊的雏形。“牌坊”是官方的称呼,民间俗称它为“牌楼”,常见的有“一间二柱”、“三间四柱”、“五间六柱”等建筑格局。在封建社会里牌坊是享有崇高荣誉的一种象征,基本是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随着“牌坊”功能的不断延伸和完备,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建筑的典型代表和文化传承的一个载体。
夏邑的“杨氏寿坊”是豫东地区为数不多的清代石牌坊建筑之一,确切地说应该称之为“北堂眉寿坊”,当地群众则俗称为“刘总兵牌坊”。由基座、立柱、额枋、匾额、檐楼等几部分组合而成,坊上浮雕细腻丰富,雕刻技法娴熟,以“车骑出行”、“八仙供寿”和龙、凤、麒麟、鹿、鹤等瑞禽瑞兽为主,伴有祥云、松枝、莲花、兰菊等图案装饰,其内容活泼生动,结构自成一格,别具风采。
走进牌坊,只见正门阙横额正面刻有“北堂眉寿”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线条饱满圆实,浑厚圆润。下款有“诰赠荣禄大夫刘超凤妻诰封一品太夫人杨氏坊,康熙癸巳年四月”27个小字。两个中柱上镌刻着一幅对联,上联“鹤算松龄四海共仰寿母”、下联“龙章凤篆九重特赐紫纶”。背面的横额上亦刻有“北堂眉寿”及“诰授荣禄大夫陕西西安府副都统刘官统之母诰封一品太夫人杨氏寿坊,雍正六年冬日吉旦”等字样。
牌坊上额“北堂眉寿”的“北堂”在古代是指家庭主妇居住的处所,常以“北堂”或“萱堂”作为母亲的代称,“眉寿”在《诗经》中《豳风·七月》有“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之句,意思就是说“酿成了春酒,为主人求得长寿”,因此杨氏寿坊上的“北堂眉寿”,即可理解为“祝愿母亲健康长寿”之意。
至于“诰”,就是皇帝下发给五品以上官员的文书,称为“诰命”,”诰封”是朝廷封给在世之人的称号,“诰赠”是朝廷赠给已过世之人的称号。封和赠不是本人实际职务得来的,一般是因丈夫、子孙做官而给予的称号。而“诰授”则不同,是皇帝下旨为在任五品以上官员,根据本人实际职务或取得政绩后所授予的称号。
康熙五十二年(1713癸巳,清朝廷为褒奖刘超凤的节义精神,诰赠为荣禄大夫,并诰封其妻为一品太夫人,时9岁的杨氏代表丈夫接受封赠。15年后的雍正六年(1728,朝廷再次诰封一品太夫人杨氏,时依然健在的杨氏已是15岁的高龄,她以西安副都统刘官统之母的身份,接受了第二次诰封。而刘官统当时尚在朝为官,所以朝廷诰授为荣禄大夫。从坊上文字中不难看出,杨氏两度受到旌表为“一品太夫人”,不仅是对她相夫教子、寿登期颐的诰封,还充满了对刘超凤父子丰功伟绩的认可,以及对其忠君报国、孝行可嘉的褒扬。
据当地学者刘云登先生介绍,杨氏寿坊所处的位置虽是吴寨村,但刘氏原居住地则在离此不远的刘老寨,清朝中期时,吴寨村里吴姓人家迁走,刘老寨村的刘氏族人便买下了吴寨村,用以扩大族人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空间,因此吴寨的村民基本上都姓刘。而这座杨氏寿坊则被视为刘氏的祖根,代表着家族拥有至高的荣耀。可惜的是这座牌坊,在六十年代中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部分构件已被损毁遗失。更令人惋惜的是21年7月一场龙卷风,把本就摇摇欲坠的杨氏寿坊整体摧毁。212年为保护文物古迹,传承历史文化,有关部门拨出专款,对原倒塌的牌坊构件进行妥善保存,并在原址上对杨氏寿坊进行了复建。复建后的杨氏寿坊尺寸大小、雕刻内容与原牌坊虽大同小异,但无论从雕刻技法还是建筑结构远不及原牌坊的五分之一。毕竟缺少了岁月的痕迹和历史的厚重,不过这也算留住了刘氏家族这座彰显荣耀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