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道教传奇王武庙(1 / 2)
《厚重夏邑》之二十五:
道教传奇王武庙
(文/东方一红
在岁月的沧桑变迁中,古老的夏邑民间或多或少留下来一段故事,一段过往,成为人们日后的一段念想。今位于车站镇东南有一座“王武庙”,不仅是夏邑为数不多的道教三清圣地,其传奇故事至今在民间仍被人津津乐道。
据《夏邑县志》记载,王武庙始建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位于城西北2公里王武庙村东,庙基高约3丈,由山主王增、道人宋某主持创建,次年竣工。庙院楼阁殿庑,布局严整,错落有致,颇为壮观,民国年间,墙垣庙宇尚完整。
王武修庙宇,民间说传奇
关于王武庙,从志书记载中不难看出,当年规模相当宏大,其主持修建者王增,其号王武。他勤劳俭朴,持家有道,带领家人除做好农耕外,还植桑养蚕,发展纺织,成为了当地较为富裕的大家族。王增虽有万贯家财,但为人和善,平常修桥补路,多行善事,对待周边的穷人如自己的亲人,缺钱送钱、缺粮送粮,冬施棉衣、夏施单衣,深受民众的爱戴,因排行老五,人称“王五爷”、“王大善人”。
据《王氏祖谱》记载,明成化年间,王增的一世祖王谨从山西禽昌(今洪洞县曲亭镇一带迁至河南夏邑城北二十里定居。经过数十年的辛劳耕耘,王家日子过得倒也颇为丰盈,但人丁不旺。二世、三世均是一脉单传,直到第四世王增时,才有兄弟五人各自成家立业,人丁才逐渐兴旺起来。
明万历十二年(1584的一天,喜好交往的王增过黄河往北访友,当走在黄河滩的附近,看到一座破庙,山门上的“三清宫”依稀可见,他走进庙门,见大殿倒塌,里面所供奉的三尊神像,屹立在废墟之中,经历着日晒和风吹雨打,他心生感慨,于是便跪倒在三清道祖面前许愿,“今去河北访友,来到此地,见三清宫庙宇倒塌,如果我能请动三清尊神到我村落座,我一定新修庙宇、重塑金身,供奉诸神。”许愿叩首完毕便起身继续赶路。若干天后,王增访友归来,远远望见这三尊神像真的屹立在村子东头,他心中大惊,心想这是自己的许愿应验了。
王增急忙回到村里,召集民众共议建庙之事,许多村民日常多受王五爷的恩惠,他的一声号召,众人积极响应。为了建庙,他又联络了当地一姓宋的道士共同担起大任,进行选址规划设计,三天后开始破土动工,周围的四邻八舍群众,牵牛拉车,肩挑篮提,共同取土夯筑庙基,干得热火朝天,当天庙台就筑了一尺多高。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吃过晚饭,各自休息,王五爷也在庙台上睡着了,夜里他做了一个梦,梦里三清道祖告诉他,你们只管筑土,白天筑一尺,晚上增一尺。天明王五爷一看,果然比白天高了许多,心知这是神灵在暗中相助,于是干劲更加大了,不久占地数十亩、高三丈有余的庙台就筑好了。
庙台筑好后,王五爷王增亲自请来能工巧匠,按照所筑庙台由南向北逐渐增高的地形,设计方案,开始筹建庙宇,他跑前跑后,一边购置材料,一边筹备资金,由于工程浩大,庙宇修了一半,王五爷花光了家中的钱财,于是央求四面八方的善人援助,资金仍不够用。只愁得他白天吃不下饭,夜里睡不着觉,心力交瘁,积劳成疾,一病卧床不起,不几日就魂归西天。出殡那天,方圆十几里的父老乡亲来到灵堂前祭奠,无不为王大善人为筑庙而死伤心落泪,修庙也只好暂时停工。
过了一段时间,众人商议,王五爷虽然过世了,但修庙岂能就此半途而废呢。正当村民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外面来了一位风度翩翩的公子,求见王五爷的家人及宋道士,该公子称来自山西的王家,说是要替王五爷完成修庙的遗愿,众人虽心存疑惑,但有人出钱修庙,倒也无所不妥,于是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奔走相告修庙开工之事。一个外乡人都有如此善心,村民自然纷纷效仿,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修庙工程继续进行,说来也怪,这位王公子对王五爷建庙的设想全盘知悉,王五爷修庙的东西放在哪,王公子不用问即可拿到,宋道士与王五爷的家人们虽感奇怪,但也不便多问,只管修建便是。不数月,在众人的努力下,一座规模庞大、布局精巧的庙宇建设完工。
王公子父子见庙己修好,于是找到宋道士向众人道别,临行前王公子的父亲向宋道士说出来由,原来这位王公子,是山西王家的独子,父亲及一家人也是吃斋好善之人,前些时日王公子得了一场怪病,昏昏迷迷,不醒人事,愁坏了家人。有一天王公子突然醒来(据说恰巧是王五爷去世当天,犹如做梦般地喃喃自语,“我要回河南,庙还没修好。”家人虽然纳闷,但见儿子醒来,也是件幸事,谁也没在意。过了几天,王公子忽然又提出,让家人准备钱财,要去河南修庙,山西王家本来就是信道向善之人,于是父子二人带上钱两与家仆,来到王公子所指地点,河南的夏邑参加修庙。如今数月已过,庙也全部完工,王家父子便辞别众人,回山西老家去了。
昔日三清地,今为育人所
只见新落成的庙院比想象中的更加巍峨壮观,其外围是环一圈是护庙河,南端有一座三孔石桥通过,上九层台阶便是山门,三进院落沿中轴线上一字排开,青砖灰瓦,飞檐挑角,雕梁画栋,庄严肃穆。除了三座高大宽敞的大殿外,还有精致的阁楼及东西厢房,各类设施一应俱全。因此庙是王家人出资牵头修成的,村民便俗称此庙为“王家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