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武后(2 / 2)
现在的员外郎正处于从临时工到正式工的转变时期,就更需要跟主官沟通了,如此看来,李义府的责任没跑了。
李弘对李义府的怨气更重了,他的老师多了,在皇帝的安排下和他亲近的大臣也不少,他过去虽然已经数次监国,但更多是走形式,还没正式参政呢,这都能迁怒到他?
君不见另一个许相公许敬宗和许圉师早有矛盾,但这不影响他和李弘的良好关系,皇帝前不久还将他由太子宾客加为太子少师。虽然这些在更大程度上都是为了太子监国时大臣可以更好的辅政而加的虚衔,毕竟按照制度,太子监国须由东宫体系替代朝堂。但即便都是虚衔,共四人的正三品太子宾客明显不如仅此一位的正二品太子少师。
若非许敬宗年纪大了,哪有李义府这般得意的机会。
“派人给于师报信。”回东宫的路上,李弘对阎庄说。
昔日“废王立武”,皇帝李治询问重臣意见,于志宁也在其中。大概是经历的多了,心里怕了,于志宁闭口不言,既不支持也不反对。而且当时于志宁是前太子忠的老师,他若是同意就意味着亲口答应废除已经过继给王皇后的李忠的储君之位。
在风波平息之后,武后便考虑到态度模糊的于志宁了,本欲将其贬谪或是免官的,在李弘的撒娇大法下没有执行。
还是那句话,不寒碜!
别看于志宁不敢和皇帝对着干,对武后也有些发怵,然不论是李弘求情前还是求情后,他始终是个认真负责的老师,以他的资历、爵位和官衔,整个朝堂上都没几个他不能喷的人。
尤其是李弘八岁第一次监国后,身为宰相(同中书门下三品的于志宁连宰相们办公的政事堂都不去了,专心安排李弘的课业。
这种以退为进的策略为于志宁重新赢得了武后的信任,本就当过皇帝老师的他简直像是有了不败金身。
李弘不指望于志宁和李义府对上,但他至少可以让于志宁心中有数,倘若那只“李猫”犯病非要把爪子伸向他,那么于志宁可以及时地把爪子斩断。
在不涉及皇权纷争时,于志宁还是相当靠谱的。
其实也怪不了于志宁,任谁当过两任废太子的老师,其中第一任李承乾还谋反了,都会小心谨慎的。
对于李弘来说,他的年龄是硬伤——皇帝愿意不遗余力地培养他,但也只能慢慢来。如今,即便李弘看李义府再不爽,也没什么对付他的好办法。
“五郎离开后,周国公带着余下三人回府,闭门谢客,并未声张出去。”李敬业一直派人盯着他们府上。
与阎庄不同,李敬业更喜欢“五郎”这样的亲近称呼。也就李弘一直觉得大郎有点异味,并不常用大郎来称呼李敬业。
“其悔之晚矣!”李弘感慨。
以李弘的了解,武后哪会轻易放过他们,新仇旧恨一起算。早在数年前武后就编过《外戚戒》,除了邀名外恐怕还有几分对武氏几兄弟的警醒。
果不其然,几日后,皇帝病情好转,皇后便上表请放外戚为远州刺史。
对于武家亲戚,皇帝最在意武后的姐姐韩国夫人。
见武后坚持,听到风声的李治自不会反对。任职所在地虽不在环境最恶劣的岭南道却也都差不多,彼时南方开发不足,许多偏远地区等同于化外之地,对于武元庆等人来说,这件事本质上和发配没多大区别。
皇帝都不在意,朝臣哪里会管外戚的死活,称赞皇后贤明就完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