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五毒弱国(1 / 1)
说大楚皇朝有先天的顽疾,主要是五个:狄、藩、镇、流、土。这五者可以说是大楚皇朝的毒瘤,动则流血,不动则会持续地耗蚀国力,削弱皇朝的根基。
所谓“狄”,指的是北方的胡人。这是按照古时“西戎东夷、南蛮北狄”的说法,给北方胡族取的代称。其实,北方的胡人主要是两支,一是源起于东北山林里的渤夷人,二是源自于大漠草原的白羯人。渤夷人主要以渔猎为生,白羯人主要以游牧为生。两族的共同点就是民风剽悍,精于骑射,单兵战斗力极强。两族经常袭扰北方边境,劫掠人畜,是大楚皇朝最大的外患。
所谓“藩”,指的是大楚在立国之初就存在的藩国。大楚虽然整体实行的是道、州、县三级行政区划制度,但是同时还存在着七个藩王国。七个藩王中,有四个是异姓王,分别是赵王杜氏、淮王靳氏、闽王田氏、湘王栾氏;还有三个是同姓王,分别是齐王桂、吴王柏、粤王焕。
赵国封地在河北道易州一带。首代国王杜泽,字沐恩,是河北最大的豪门世族——易州杜氏的族长。在楚高祖王杼起兵过程中,杜氏家族供钱供粮,与王家多次联姻,还派族中子弟从军效力,立下了大小战功无数。可以说,杜氏家族是“大楚”这个“公司”的天使投资人和创始元老,没有杜氏的鼎力相助,恐怕王杼当年走不出河北地界。所以,王杼在登基之后,将其所在的易州一带封给了杜氏。
淮国封地在淮南道寿州一带。首代国王靳铎,字知止,是王杼起兵时的北境守将,一直镇守辽州,抵御渤夷,没让其南侵一步,为王杼提供了稳定的大后方,因功封王。
闽国封地在江南东道建州一带。首代国王田信,字守义,出身于河北豪族沧州田氏,是王杼赖以攻取天下的最重要的统兵将领。在招揽到田信之前,王杼与中原群雄交锋互有胜负,难出河北;在田信统兵之后,王杼就迅速打破僵局,扩张地盘,走上上坡路。天下有十分,田信攻占的土地就得有五分,所以在王杼登基后,因功封王。
湘国封地在江南西道岳州一带。首代国王栾济,字优裕,原也是一方诸侯,割据于江南西道及岭南道。在王杼统一北方之后,栾济顺应大势选择归顺,使江南及岭南的大片国土免遭战火,也使王杼基本完成了一统天下的伟业。所以,王杼登基后,将栾济原本的都城岳州一带封给了他。
至于三个同姓王,齐王王桂和吴王王柏都是王杼的弟弟,粤王王焕则是王杼的侄子。三人都曾统兵征战,立有攻州拔县之功,所以得封为藩王。
对于异姓王和同姓王封地的安排,楚高祖武皇帝也是有一番考虑的。齐国封地在河南道齐州一带,处于赵国和淮国之间;吴国封地在江南东道苏州一带,处于淮国和闽国之间;粤国封地在岭南道广州一带,处于闽国和湘国中间偏南的位置。这样,任何两个异姓王都不能轻易地扩张土地相互接壤,任何两个同姓王也都隔着异姓王。
七个藩国的官员任免、财税钱粮和军事防务都是独立的。各国的历任藩王也都精心治理自己的封国,因为是世袭的恒产,所以藩王们远比一般的官吏更勤政。随着时间的推移,藩国的国力都日益强大,与朝廷的关系也渐行渐远。在开国之初,同姓王与皇帝都是至亲的兄弟伯侄,异姓王与皇帝都是共同创业的生死战友;但是,几代人之后,血缘的关系就淡了,君臣感情的纽带也不存在了。七个藩国日益成为朝廷的心腹之患。
大楚皇朝的第三个顽疾,就是“镇”,即军镇。起初,楚朝只在北部和西部边境设立了十二个军镇以屯田戍边,分别是辽东镇、燕北镇、上谷镇、朔方镇、五原镇、陇右镇、北凉镇、天南镇、北庭镇、剑南镇、滇西镇、安南镇。
此时的大楚,基本的格局就是:从东北的辽东镇开始,北部、西北、西部、西南的边境上总共有十二个军镇,一直到南境的安南镇;东部、东南部和南部,沿海或靠近沿海的地方,分布着六个藩国;在长江以南、洞庭湖周边,还有一个湘国。
在开国五十年之后,藩国和军镇,就日益成为大楚皇朝的两大内疾。一百多年来,历代皇帝都在尝试解决,但是效果却很不理想。
有的皇帝采取武力削藩,结果藩国动乱,明勾暗联,朝廷难以平定,纵然勉力击败一国,却又变为一二军镇。比如,吴、闽两国虽被削地,但却因其地处沿海常有倭寇,于是又渐渐形成新的军镇——江东镇,同样是暗据一方,尾大不掉。
有的皇帝效仿汉武帝,采取推恩令,却无甚成效。因为汉武帝当年的推恩令是建立在朝廷的实力基础之上的,各藩国遵旨则弱、抗旨则裁,所谓的庶子背刺嫡长,大多也是因为他们知道保国无望、不想一起被朝廷清算。但大楚皇朝却一直不具备正面硬抗所有藩国的实力,所以,纵然有千古阳谋推恩令的成例在前,却难以执行。
还有的皇帝裁撤军镇。但是,军镇大多处于有边患之地,今日裁了,明日还得再设;或者是裁了某个镇,实际是让旁边的两个镇瓜分;还有的镇甚至养寇自重,令朝廷无法动手;也有的军镇实在是太偏远,朝廷也鞭长莫及。
当然,也曾有军镇被裁出乱子的。文宗皇帝当年要裁朔方镇,因为当时白羯内乱,向北退却,朔方镇东西两侧的上谷镇和五原镇乘机扩张,其地盘已经接壤,朔方镇已经不再临着边境。
结果,朝廷的裁镇令一发,旁边的上谷镇和五原镇非但没有背刺朔方镇,反而是三镇联合,声称要“结盟以抗朝中奸臣乱命”,没有直接骂“昏君”,算是给皇帝个面子,为日后妥协留个台阶。并且,三镇还勾结了北面草原上的白羯人作为外援,声势很大。
朝廷原本准备的防备朔方镇叛乱的军队,没能顶住三镇和白羯的联军。月余的时间,三镇联军就几乎攻占了河东道的全境,逼近黄河一线,打到了运城平原。朝廷不得不调兵筹粮,整军再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