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三、周王(1 / 2)
四十三、周王
“姬昌!”牧羊少年很疑惑,这听来是一个极其熟悉的名字,仿佛在哪里听过,但无从去追究其详。在几年之后,他才知道自己遭遇姬昌先生的幸与不幸。
姬昌就是日后被中国之人熟悉的周文王。在牧羊少年被关押到羑里圉不久之后,他也应帝辛之诏,匆匆从西岐的周国,赶到了商国的都城朝歌觐见帝辛。
帝辛召见了文王,两人一见,交流得其实十分愉快。姬昌要大帝辛几岁,他给帝辛献上了几条安定西域的办法,比如交好犬戎与白狄,蓄养西域良种的战马等等。文王为人宽厚节制,博学多才,帝辛与文王甚至聊到了诸如天命,如何更精确地占卜命运之类很私人化的话题。
周文王对占卜这项工作似乎非常在行,提出了甚至对大商朝的占卜术系统——《归藏》的整体性改进方案。姬昌说:“我们都希望上天能够在每一个具体而微的事件上给我们启示,可是当我们遵照这些启示去干的时候,往往十次有八次会落空。臣在西岐日日寻思良久,甚至国政都放到一边去,总觉得其中是大有问题的。这个问题出在哪?我刚刚思考出头绪来,但一定会有一个更新的解释!”
周王的这番话给帝辛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他看来,这位姬昌公不过是个醉心于巫术与占卜的农夫罢了,丝毫看不出要威胁大商国五百年基业的枭雄样子。帝辛一度怀疑大家都是过虑了。
正因为帝辛和文王聊的十分融洽,反而引起很多人更深的担忧。在闻仲出征后,太师一职,由三朝元老子容担任过一段时间,因为在商国子容的威望很高,人们都尊称他叫“商容”,有柱国擎天的意思。商容老迈多病,太师又由子疵担任。而年富力强的少师比干实质担任太宰责,相当于后世的“丞相”。他们三人都担心西伯姬昌的,于是推举出比干向纣王进谏。
比干对帝辛说:“臣也观察姬昌良久,这个老者看似温驯贤良,但实际上智慧过人。虽然是一国之主,但生活简朴得还不如我家中的家奴。这样的人,能十分容易地欺骗人们归附。像他这样,会不知不觉就能在小邦周里积蓄一股强大的力量,即便他没有野心,难保他的儿子们或者手下不会滋事!”
自闻仲大军东征以后,捷报频传,大军先是出人意料地北上,与渤海附近的商属国,比如有易国、孤竹国等密约共同出兵,轻易地平定了莱夷诸部落的叛乱。东进直入大海边,平定了整个齐鲁之地,并获得了宝贵的海盐产地。闻仲在谭这个地方就地晒盐,蓄养兵力,之后,南下征讨徐夷和淮夷。这两个蛮夷方国,实力都很雄厚,远胜莱夷十倍,并非一日两日或者一战就可以平息的。
闻仲一边打仗一边安抚它们,逐步瓦解其中的一个一个的小部落,靠着长期的消耗战,慢慢蚕食两夷的地盘。深年日久,这些地方的人都逐渐与大商同化,比作战之功更有奇效。
捷报频传,帝辛自负得很,因此很不愉快地反问比干:“那么,我就未曾蓄德蓄力、壮我大商了?”
比干也说:“不是此意。臣只是意在提醒一下大王,既然姬昌来了,在我东征大军未曾凯旋之际,就不能让他走!适宜优待之,以彰显我大商的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