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3 新一代镍基单晶高温合金(1 / 3)
以u盘里,带有系统副本的软件为触角,顾言很顺利地读取到了,“临大材料性能数据库”内部的数据。
近八万种材料!
每种材料目录下,除包含有熔沸点,水溶性,元素组成,安全性与危险性标识,常见用途等基本性质。
往往极大一部分数据,是更为复杂的图形,曲线和文字报告。
比如说微观显微镜下的晶体结构图。
在各类测试项目中,表现出的力学性能曲线。
合金金相图谱的分析报告。
如此海量的数据,固然比不上昨晚顾言通过“黑科技浏览器”检索到的,国外几个同类型的最大材料性能数据库规模。
但如果考虑到它仅仅由临大一个高校搭建,那确实是一项很有雄心的工程了。
并且再想想,存储数据需要占用的资源,比起长期的材料模拟运算,就又变成了不值一提的小投入。
所以可以确信,当初临大和池正源推动这一科研项目时,肯定是经过了反复评估,最终抱着极高的期待,咬牙砸进去庞大资源的。
于是也就更能够想见,前期项目推行顺利,但日久无法获得产出时,池正源和临大的失望心情了。
到了现在,原本在这栋楼里应该占地不小的实验室,缩水成现在的小房间。
“计算机材料模拟”实验室也从明星项目,变成了给新入组学生过度的冷清地方。
不过最起码,池正源一直没有放弃它,始终在向数据库内输入面世新材料的性能数据。
而学校那里,同样只是收紧了支持的力度,每隔一段时间,还是会让计算机学院抽调算力,尝试用计算机模拟出新材料。
这就给了顾言,借“临大材料性能数据库”和池正源带头编写的材料模拟程序为素材,在“黑科技浏览器”强大内核加持下,发现新材料的机会。
当然如果以成功率更大,收获更多的角度考虑。
顾言似乎可以直接将国外的那几个大材料数据库,或者更豪横点,网络上存在的所有材料性能数据,都作为素材。
同样交由材料模拟程序进行模拟,那获得的新材料,数目决定多上许多。
而且不需担心遇上,之前让研究生学长极度忧伤的情况。
可顾言在考虑过后,还是选择先划定“临大材料性能数据库”的小圈子,以它为基础找寻新材料。
原因很简单,顾言当前的阶段性目标,本来就不是纠结多少种新材料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