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4 / 6)
去馆阁正好,遇到不懂的问题还可以请教里面的文人,馆阁里都是些饱读诗书的大拿,最次的也是新晋进士,对黄青学业大大有利。
宰辅们苦口婆心半天,也只是争取了个考中进士或者成年后不得再出入的限制。
无奈,几个宰辅只能捏着鼻子认了,皇权社会,皇帝任性起来,他们还真没招。
也是仁宗太过宽厚,把他们惯坏了,宰辅们见劝不动皇帝,就把视线投到黄青身上,打算刁难刁难这个小儿。
“黄青……可曾有字?”
兼着集贤殿大学生的末相梁适开口问。
这位家世不一般,其父梁颢、兄长梁固均为大宋状元,世称“父子状元”,自己以父荫为官,因为受人看不起就跑去考了个进士,最终当了宰相,成为太傅。
黄青脸皮抽动,他不想提自己的字,但人家都开口问了,只能硬着头皮老老实实答道:“回梁相,草字水之。”
水之?
想着这位是将门子弟,梁适也就没多纠结他的字。
开门见山问:“既欲科举,经书学到何处了?”
黄青答道:“熟读《孟子》、《论语》,通读了《礼》《书》。”
此时还没有四书五经的说法,四书中的《大学》和《中庸》在南宋才开始盛行,而本经和兼经,要到王安石变法才细分。现在的进士科,诗、书、礼、易、春秋和孔孟都要读,最重要的是学诗赋和论。
梁适笑笑:“小小年纪,读通四本已是不易。师出何门?”
“国子学。”
其他宰辅听到黄青目前就读国子学,都是笑而不语。
国子学里大多是在京七品以上的官员子嗣就读的,那些官二代哪会珍惜学习机会,整日把国子学搞得乌烟瘴气。现在的教育重心其实已经转移到太学了。
只有欧阳修最是实诚,许是刚才黄青耐心教他印刷术,让他好感备生,于是耿直道:
“国子学里能学到甚圣人之道,何不去太学?老夫可以代为推荐。”
欧阳修无愧于低情商的名头,一句话就把国家教育部的主要领导都得罪了。
因为国子学是直属国子监的,而国子监,就是掌管国家所有文教事物的机构。
欧阳修说国子学里学不到圣人之道,不是直接打脸国子监嘛。
这次轮到黄青笑而不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