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6 / 6)
不止梁适,刚才还一脸微笑打算看小辈卖弄的宰辅们,全都被这句话镇住,齐齐盯着面前的黄青,一言不发。
一瞬间,全场寂静。
还是仁宗最先打破这种气氛,他皱着眉头问黄青:“小七,此话你是从何处听来的?”
这话太新了!也颠覆了目前读书人的认知,他怕此事传出去,黄青就会成为众矢之的。
黄口小儿,讨论知行争端已是不知天高地厚,竟发出如此骇人听闻之言。
偏偏此番言论,比很多大儒的“知前行后、行必须知”来的更发人深省。
这个道理被黄口小儿首倡,那些自诩为大儒的,还有什么面目再讨论学问?
很多心眼不大的“大儒”,恼羞成怒之下,还不得活活把黄青给吃了?
并非纯粹文人、更多讲究政治手腕的仁宗,不希望看到这样的情况出现。
黄青笑笑,却一脸的坚毅。
他明白这番言论可能会引起争端,也知道仁宗在为他好,想替他遮掩。
但他不打算逃避,其实心里也已盘算好了,应该不会有大儒没品的跟个十二岁的孩子过多计较。
如果这话能让其他士子听到,并付诸实践,就不枉费他抄袭阳明先生的经典。
想到这,黄青坚定道:“姑祖父,此虽是侄孙儿的一家之言,但侄孙儿确实是这么想,所以就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他指着铅活字道:“人人都知而今的印刷困难,书籍昂贵,致使读书靡费颇多。却没人愿意去改进印刷术,没人去着手让书籍传播的更容易些。
人们只会盯着糟糕的现状仰天长叹:知易行难!
可实际上,他们真的行了么?”
这话不仅让仁宗深思,也让厅堂里的宰辅们羞愧莫名。
黄青这是在打他们脸啊!
作为一人之下、万民之上,帮皇帝治理天下的宰辅,明明看出大宋的种种弊端,却顾忌这样那样的困难,不敢越雷池一步,深怕行差就错,步入范文正公的后尘。
这样的人,确实不如范文正公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