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2 / 7)
这样的嘴脸,就连韩章都垂下眼睑,欧阳修更是直接冷哼一声。
但偏偏,孙沔是打着考教的名头出题,没直接反驳黄青的论据,别人也不好多说什么。
不肯吃亏的黄青,拿出小孩子的派头,似笑非笑看了眼孙沔,天真道:“孙相公身为中枢大臣,枢密副使,却说出‘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实在是……”
他这是在讽刺孙沔:你身为大宋中枢决策层,怎么有脸说“而今昏昏”,这岂不是自己骂自己?
仁宗直接笑出了声。
想到孙沔这话连他这个皇帝都骂了,又努力让自己严肃起来。
孙沔脸上有些挂不住,知道自己刚才受到“知行合一”的刺激,有些乱了方寸。
但身为政治人物,脸皮厚是必备技能,他轻描淡写道:“小郎君的心思未免太多了。而今天下昭昭,小郎君又何出此言?还是说说圣人学问吧。”
黄青无语。
孙沔又摆了他一道,一个中枢大臣说某个读书人心思太多,这话若传出去,黄青的名声估计就臭大街了。
堂堂枢密副使这么处心积虑的对付他这个“十二岁儿童”。
也太特么无耻了!
黄青摆正态度,想了想道:“小子最近在读《礼记》,有句话倒是可以解孙相公问。
大学之道,在自昭明德,而施于天下国家,其有不顺者寡矣。”
孙沔闻听此言,嘴角抖了抖,深深看了眼黄青,转身退了回去。
黄青虽然没接招,没正面回复他关于知行的潜台词,但这句关于治国的经义,却解的太妙了!
孙沔虽贵为枢密副使,但也是个读书人,众目睽睽之下,脸面还是要一些的。
其他宰辅也都开始正视黄青,此前的知行合一就够震撼的了,由于黄青没有深入阐述,宰辅们只当他是神来之笔。
知行之争历经千年,也不是没人提出过知行一体,只是没有形成体系罢了。
可经义就不一样了,像他们这些宰辅,都是皓首穷经考上来的,对于经义的理解都非常深入。
可他们也没有想到,这句《孟子》能引用《礼记》第四十二篇来解释。
这个时期的《大学》还没有单独成书,只是《礼记》的一部分,但已经受到很多大儒的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