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郭氏叔侄(1 / 2)
在临安府休养数日之后,项绍宽得到了一个很坏的消息:裒主武公俊的五千军队按照事前的约定,从陆路赶来会合,但在途中经过蒙自县的时候,被当地土司李世屏伏击,遭到惨败,损失了数百人。之后虽然收拾人马重新发起进攻,却被李世屏的手下扼守交通要道,无法前进。
云南遍地土司这件事,项绍宽一早就知道,但如今真遇到了麻烦,才领教其中的复杂性。找来莫敬晭一问,原来李世屏家族是蒙自一带的土司头领,其父李日芳在明清易代之际取得了蒙自县的实际控制权,清军入滇之后,李日芳起兵抗拒,结果兵败被杀。等到吴三桂起兵之时,李世屏率兵数千附从,后来因为战场有功,被吴世璠封为世袭蒙自土县丞。蒙自县原属临安府,但也和其它州县一样,名义上有知县,但从不到任,李世屏就是蒙自的土皇帝。而且,李世屏对吴氏较为忠诚,与周边其它土司关系一般,对安南人则十分抗拒。这一次武公俊的军队经过蒙自县,可能是自恃兵力强大,没有派人向李世屏通报送礼,引起了李世屏的反感,才会爆发战事。
事情搞清楚之后,项绍宽与众人开会商议,所有人都认为,既然如此,不能再在武公俊的身上浪费时日,干脆直接开拔,向昆明进发,反正也不差那五千人的战力。至于武公俊那边,派人去告诉他,凭自己的力量打败李世屏,然后赶上大军,否则回头予以严惩。
安排停当,大军即刻出发。
有了侬绳英作为向导,进军就比较顺利。大军在山间道路之中穿梭了十多天,便到达了澂(读作橙)江府南境。
不知道是昆明的吴世璠小朝廷没有收到明军入境的情报,还是收到了情报却派不出人马,总之明军一路上没有碰到任何的吴军,发生的小规模战斗都是几个不开眼的土司居然袭击大军。因为有侬绳英在,战斗不是轻易解决,就是由侬绳英出面劝退敌人。但即便如此,明军却又承受了一千多人的伤亡,原因是时值盛夏天气炎热,蚊虫叮咬加上水土不服,军士病倒了不少,只能留在沿途的居民家中安置休养,另外派人看护。
有鉴于此,所有人都觉得应该争取速战速决,拖得越久,军士患病的机会越大。于是决定兵分两路,西路由吕宪华、曾养性率领,攻打新兴州,等攻克了新兴州,就能继续向北到达昆明滇池的南岸,东路由项绍宽、郑克臧率领,攻打河阳县,同样向北到达滇池南岸,两军会师之后就能直达昆明城下了。
无论是新兴州还是河阳县,城池的规模都十分有限,对于久经沙场的明军来说,只能算是小菜一碟。项绍宽因此特意将两个学员营分隶两军,并且嘱咐吕宪华和曾养性,让学员营实战锻炼一下。
但事实上,实战的锻炼也非常有限。明军兵临城下,知州和知县就立刻投降,不带丝毫的犹豫。无可奈何的吕宪华和项绍宽都想到了同一个办法:让知州、知县重新闭上城门,由学员营演习一次堆土登城——为了翻越山岭,明军并没有携带笨重的云梯,但云南的城池多半城垣矮小,可以堆土登城。
学员们的表现还算过得去,在有老兵带领的情况下,组成盾牌墙,快速集土堆土,使用热气球和火炮立体掩护登城,都做得有模有样。等到两军在滇池南岸会师之时,吕宪华和项绍宽都觉得,这群学员可以在攻打昆明的战斗中有所表现了。
既然大军已经到了滇池南岸,吴世璠再不知不觉就显得离奇了。滇池面积广大,东西短南北长,昆明城位于滇池的北岸。滇池的西岸直接邻接高山,大军要从南岸到北岸,只能从滇池东岸相对宽阔的小平原上通过——吴军已经在险要地段筑起营垒,抵挡明军。
不过,大家很快从逃亡百姓的口中得知,昆明城内的兵力并不多,这一点非常符合之前的预计——吴军主力分属王屏藩和郭壮图,此时正在防御四川和贵州方向的明军。而且这一观点很容易从吴军的营垒上得到印证——热气球侦查的结果显示,吴军的营垒大约只有七、八千人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