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咳咳,昨天玩上头了,今早补(1 / 7)
“不知道。”少年起身,双手插在卫衣的衣兜里,轻轻的弹了一个响指。
随后整个屋子里面的书架开始自由的舞蹈起来。
“我不知道你们是怎么进来的,这里不是现实,也不是幻境,它真实存在,但是它无法追寻与证明,它……才是一切的根源。”
少年说完后,便没有说话了,而是挑了挑眉毛看向窗外突然亮起的紫光。
不由的有些可惜。
“唉,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个讨论学术的人啊。”
少年感叹了一下,随后摆了摆手,回头问道:“礼制救国?”
李天起摇了摇头道:“礼制不救国。”
“礼制或许救国。”少年思索了一下说道。
“但古礼救不了国。”
“那何为新礼?”李天起重新充满希望的问道。
“新礼……”少年沉默了,摇了摇头道:“来不及了,有缘再见吧。”
以下为我个人观点:对于孟子的儒学之道,其实我一直觉得人之初性本善才是根本,无论是之后的教化治国,还是民贵君轻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
孟子一直设想着的道路便是只要百姓的生活便好,人们就会安居乐业,遵循礼制。而礼制是否达标便是孟子之道是否成功的标志。而如果人民生活变好,礼制却无法实现,这对于本部小说里的儒家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就像是你对那些狂信徒说你的神明并不存在一样。
而古代的百家争鸣,或许就是礼制的二次革新,每个学说都在对礼制进行重新定义。
在我这本小说里面,我也会多多少少提及礼,因为在我看来周朝的礼制是一个很独特且充满戏剧色彩的制度,它就像是东方的骑士精神,贵族精神,而且它远比西方的那些精神更具有约束性和东方的文化特色。它并不应该被遗忘在历史长河里面,尤其是倡导文化复兴的现在,我们或许更应该从历史中寻找能唤醒我们dna的那些文化符号。
……
“滴,滴,滴……”
急促的警报声在夏若虚的脑海里面响起,这让夏若虚不由的一阵烦躁。
就像是星期六星期天赖床的少年依旧还是被各种各样的声音找着形形色色的理由给叫起床一样。
厌烦,无奈,还有一丝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