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料理(2 / 3)
整个过程动作连贯而优雅,而最吸引秦云的确依然是凯文大厨的刀功。
切、片、刮的运用,除了依靠手中的利刃,看似简单的刀起刀落间,真正做到运刀灵活自如,落刀轻重得当,具有鲜明的节奏感,料理料理,除了原料,真正欣赏的却是一个理字,在彰显了对食材的理解和因材治理的过程中,将人类最原始的生存动力“充饥”赋予了更多层次的美感,才能更好的去解读厨艺大师所要表达的意。
可此时的秦云却并不在意这些,而是被凯文大厨的刀意所折服,再联想到他的另一层身份——组织的一位“站长”时,除了敬畏更多的却是对这个组织的神秘与强大的好奇与向往!
“太棒了!”布玛的惊呼声响起,打断了秦云的思绪!
他也才下意识地打了一勺入口,香、酸、鲜、甜随着热浪入口,将秦云的心拉回了餐桌,伴随着咀嚼,一根根q弹的瑶柱丝像是在口中欢腾,仿佛将食物的色香味赋予了生命与节奏感!
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满足的笑容,简单的咀嚼与吞咽都带动着大家的思绪,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果腹,而是一个令人留恋的过程!
而接下来,当那盆冰镇刺身通过传送带缓缓走来的时候,连布玛都舍不得动筷了!
这是一份“用眼睛去吃”的美食,精美的摆盘、艳丽的色彩和美丽的造型就是一份完美的艺术品,转到眼前,秦云才看到了这份刺身的盛况,几道主料的颜色晶莹剔透,而边上更是用新鲜的黄瓜花、生姜片、细萝卜丝、紫苏叶、薄荷叶等食材作为点缀饰料。
让众人在慢慢品羹的过程中,欣赏着这份盛宴!
“脍飞金盘白雪高”、“无声细下飞碎雪”,秦云的脑海中浮现了两句诗词,小声地喃了出来。
老乔却听见了这细微的呢喃,问道:“小秦你在说什么?”
“哦!这是我故乡的文人用来形容厨师以高超的刀工制作生鲜,将雪白的鱼片等如同雪花一般飘落在盘中的景象,是一种比喻的方法!”秦云解释道。
二老听着细细品味了一番,老钱说道:“嗯!有意境!”
秦云为了活跃气氛,将记忆一场引起两国民间的网络口水战的故事说了出来
当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岛国的料理被当做一种神乎其神的高端美食引进到了国内,岛国一些青年得意洋洋地夸耀着刺身料理如何如何,是他们对于人类餐饮的伟大发明的等等言论,而华夏的饮食文化粗鄙简单,不值一提,甚至还引来了国内一些“哈日哈韩”的无知青年的盲从将其推崇备至。
后来有不少网友实在看不下去了,在一些“有识之士”的引导下,引经据典。
将《礼记》和《论语》中记载的:“脍,春用葱,秋用芥”,“不得其酱不食”搬了出来,让人们明白发明刺身在华夏文明中早就有了三千多年的历史。
而古代刺身做法的巅峰期,是在唐宋,就有了朝盘鲙红鲤,夜烛舞青娥一说。
唐朝是食“鱼脍”的高峰期,人们对鱼也有了更多的选择。受地缘限制,当时受欢迎的鱼类依然是淡水鱼,讲究的肉质鲜嫩、厚实且刺少。
唐朝将“食鱼脍”看作是与“观歌舞”一样的人生乐事。据记载喜爱唱歌、跳舞、拌“丑角”的一位皇帝唐玄宗李隆基是制作鱼脍的个中好手!受其影响那个时代的风流世家子弟都有一手绝佳的片、切鱼脍技艺,以求在和朋友喝酒、吟诗、观歌舞的时候“操刀响捷,若和节奏”,这是显摆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