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扫平东越(2 / 3)
为破楚军盾阵,越军派出了越棘大队。越棘是越国特有的大戟,采用精铜千锤百炼而成,长一丈有余,重达上百斤,由两名持戟士一前一后共同操控,戟刃锋利无比,吹毛断发,加上两名壮汉全力的冲击,所到之处,楚军盾兵或被连人带盾贯穿,或被击飞。
盾阵一破,越军后续的步兵方阵便顶着盾牌稳步向前,直逼城门。
经过一年多的练习,赵川已经掌握了提升速度的窍门,但也只能在一炷香工夫内从桐汭赶至菰城,或从菰城赶至长水。战场上瞬息万变,稍有不慎便会损兵折将。而此刻楚军的部署为了求稳相对分散,而越军因急于求胜则已倾注了全国的兵力,敌强我弱之势无法短时间扭转。
赵川当下作出了新的部署:驻守桐汭、菰城的第一军、第二军带着百姓,有序撤出城池,分别赶往丹阳湖、五湖水军大寨,由第六军、第七军分别负责增援接应;第八军、第九军各派出五个旅支援长水,赵川自己也留在长水,全力抵挡越国右军的攻势。
第一军、第二军都是楚军的精锐,打过不少硬仗,虽然面对的都是几乎两倍于自己的越军,阻击战依旧打的很稳,甚至在局部战斗中,利用城内的地形,以及储备的黑油,对越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
说到这黑油,不得不说之前由第三军攻克的冶城。这冶城东门之外有一片山岭,山间有一块盆地,盆地之中遍布着数百口深井,浅的两三丈,深的达到十丈。这些深井都是由一名冶城的能工巧匠设计的一种名为“竹筒深井凿”的机械开凿而成,井中黑油源源不断如泉水一般冒出,工匠们每天将黑油收集在密闭的瓦罐之中。一口深井一年可产一石黑油。在吴楚决战之前,吴国已经囤积了十余年共五千余石黑油,大部分都囤积于丹阳湖巨浸寨内,后为楚军缴获。楚国灭吴之战,前后用掉的黑油有上千石之多,威力固然巨大,消耗也是大大超出产量。
其他诸侯国也有产黑油的,但都没有冶城这么多,几乎看不到大规模的实战运用。而越国不产黑油。
第一军、第二军顺利撤至后方,与第六军、第七军分别会师。越军拿下了桐汭、菰城两座空城后,也不敢轻易追击,守在两城内等待范长卿的进一步安排。
第三军在赵川的亲自带领下,不仅守住了长水,还与赶来增援的第八军、第九军各五个旅配合,组织了几波攻势,将越国右军逼退数十里,直退到了浙水之畔。
过了浙水,便是越国都城会稽,越王大惊,命人快船快马,赶往桐汭、菰城搬救兵。
赵川不急着歼灭越国右军,而是原地扎营,静静等待越军撤回会稽。
两天后,越国左军、中军主力都撤回了会稽,只留下几千人留守桐汭、菰城。
赵川调集第六军、第七军近一半的战船,加上上千艘装着大型风帆的小渔船,沿浙水摆开了一字长蛇之阵,数百艘战船在前,上千艘渔船在后,从越国那边隔着上百丈的河面看过来,一种压迫感令人窒息。越王不敢怠慢,命范长卿率左右两军主力沿浙水岸边布防,自己则率中军守在城中。
两军隔岸对峙了三天,楚军毫无动静。
正在越王和范长卿迷惑之时,北面、东面、南面六座越国城池都传来急报:楚军势如破竹,在北面收回了桐汭、菰城,东面攻下了句章、余姚,南面夺取了诸暨、剡城。
会稽城西面,过了浙水,是一片绵延千里的山岭。而其他三面,楚军已完成了合围。越军除了死守城内,剩下只有一条出路,便是弃城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