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剑去蜀(2 / 3)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白经渝州、夔州等地到渝而下三峡。沿途之上,不仅山水佳胜使他处处留连,而且巴人的歌谣也使他时时驻足。直到开元十三年(725春天,李白才到奉节白帝城,而这里,正是三峡的起点。自古以来,以出三峡为出巴蜀之称,三峡两岸,丛山绵延三百余里,形势光景,不一而足,或雄奇险峭、或俊秀妩媚,变化万千,尽收眼底。才过夔门,心头竟一阵惊悚——瞿塘峡关,状如天地门户,江北赤甲山一岭插天,盘曲如桃尖,为古巴国赤甲将军屯营看守江龙之地。南对岸的白盐山则无论晨昏晦雨,绕山上下总有一团银白的云雾,闪烁不已。耳边不时传来船工的号子:“尖山天上掉蟠桃,绕石白银飞雪毛。千尺江深谁见底,将军来洗战龙袍!”巴水如箭,峡舟似飞,很快就将李白送出三峡,送至荆门。
荆门山和虎牙山南北对峙,长江从两山之间流过,真好像是荆州大门。荆门为出蜀入楚之咽喉,南连荆州,与江陵、天门为邻,西扼宜都,接南漳、当阳。李白站在船头,望着从三峡来的江水,流向云梦泽,像是依依不舍送别故乡人,于是若有所思地咏着: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这首《渡荆门送别》,是李白送别巴山蜀水,正式开始“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漫游生活。李白继续顺江而下,船离开荆门,向下游的江陵驶去。此时天近黄昏,回首巴山蜀水尽,迎面江陵灯火明。李白去乡愈远,思乡愈切,望着从月峡来的江水,依然是锦江的颜色,兴奋之余,回首告别,就有了《荆门浮舟望蜀江》:
春水月峡来,浮舟望安极!
正是桃花流,依然锦江色。
江色绿且明,茫茫与天平;
透迤巴山尽,遥曳楚云行。
雪照聚沙雁,花飞出谷莺;
芳洲却已转,碧树森森迎。
流目浦烟夕,扬帆海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