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2)(2 / 3)
其时,云慈恩本应该留在县城行医,在事业发达以后,他就可以在县城中购置一些铺面,再置办一份可观的家产。
可是,云慈恩深知乡间老百姓生活不易求医难,他看见多少贫穷人家因无力支付药资,从而白白的失去生命。
于是,云慈恩就谢绝了郑东家的千般好意,他毅然回到云家祠,甘愿做一名服务桑梓的乡村郎中。
云鹤年的父亲数十年如一日的在乡间行医,又一如既往的,帮助那些身患疾病的贫苦人家。
闲暇之余,云慈恩便将自己用药的心得辑录在厚实的宣纸上,再整理连帙装订成册。
最后,云慈恩提笔在封面上,写下了《百草散闻录》的书名。
过世之前,云慈恩亲手将《百草散闻录》这一本中医药密笈,嫡传给了日益精进中的云鹤年。
也许是见多不怪的缘故,与父亲云慈恩有所不同的是,云鹤年并不是自发的喜欢钻研医术。
早年间,云鹤年并不喜欢悬壶济世的岐黄医学,而是对玄道空门之术颇为上心。
后来,通过云慈恩和族中长辈们的谆谆教导,云鹤年才终于走上正途,并致力于解除病患身上的痛苦。
******
有一段时间,云鹤年竟跟隙曛山栖云观的道士混在一起,他可以整日整月的不回到家中。
有见如此,云慈恩甚是恼怒,他不惜动用了族规,命族中的年轻子弟,将云鹤年从栖云观中揪回到了云家祠。
其父让云鹤年归理服法的在家中呆着,即使不认真研习医术,也要在家娶一房妻子,以此尽到传宗接代的本分。
按说来,云鹤年毕竟不是忤逆不孝之人,他见父亲如此动怒生气,心里就产生了新的想法。
云鹤年生怕自己会在家中,再弄出个三长两短的事情来,他也就安心踏实的呆在家中,甚至达到了闭门不出的境地。
时间一长,云鹤年感到有些寂寞难耐,他就动手翻阅起,父亲收藏的那些医书典籍来。
没想到,这一翻竟成瘾成癖,云鹤年居然对医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几乎达到了手不释卷的程度。
有些时候,云鹤年在吃饭的时候,他都会抱着一本医书,一双眼睛也会在书本的字里行间里游移。
几年以后,云鹤年的医术竟比爷爷和父亲更有所见长,为此,他将朝门旁的一间门房专门辟做脉堂。
接下来,云鹤年亲手写下”草庵堂“几个字样,交给遂安县一个有名的镌刻师,请他制作一方牌匾挂在了大门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