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回家(1 / 2)
自从由兆盛跟了孙二爷以后,就把自己摆在了打杂儿跑腿儿的角色。对待孙二爷是毕恭毕敬,所有的事情都是第一时间请示汇报,完完全全听从孙二爷的吩咐和调遣,该干的事情一件都不少,不该说的话一句都不说。
学生意的同时,兆盛还负责照顾孙二爷的起居饮食,把孙二爷服侍的非常周到。二爷身子骨儿弱,稍有不注意就闹病儿。有几次二爷生病,兆盛都是衣不解带的在二爷身边陪护。孙二爷对兆盛也非常满意,觉得兆盛用着特别顺手。
别看孙二爷身上有好多旧社会的陋习,但是经商的经验确是非常的老道,不愧是大家族里培养出来的子弟,天生就有着高于常人的眼界和学识,兆盛着实跟他学了不少做生意的门道儿。
孙二爷对待那些经纪人,自有一套办法。有名气的几个一线大户,不到万不得已二爷从不主动跟他们接洽,即便是坐在一起也是只谈风月不谈生意。
二爷收茧儿,专门找那些二线里有实力、有口碑的经纪人联络。这些经济人觉得孙二爷这样的大买头跟他们谈生意,那都算是纡尊降贵了,说起话来底气都不足,所以收货的价格也好拿捏。就你手里这点儿货都不够我收的,你还敢抬价?除了把货物出给我之外,谁还能一次给你兜底?你不卖?好啊,天天都有大把的大经纪人登门拜访,只要价钱谈得拢,有的是人愿意出货。
至于那些三线以下的小经纪人,二爷甚至都不让兆盛或手下的几个茧把头出面,用二爷自己的话说,就是值不当为那仨瓜俩枣儿耽误功夫。二爷告诉兆盛,一线的经纪人,你要跟他们维持关系,隔三岔五儿的喝喝茶、聊聊天儿,这个可以有。要想谈生意,你就告诉他们资金不到位,暂时吃不下那不多货。但是那些二线有实力的经纪人,一定要抓在手里。他有多少货,你就在现有的基础上多收三成,如此一来,他只要想做这笔生意,就只能和其他的经纪人合作。可是同样实力的经纪人之间一般是不存在这样的合作的,他们也怕走漏了消息丢了生意,所以他们自然就会从再弱小一些的经纪人手里收货,你都没有必要去受那个累。
有孙二爷耳提面命,兆盛上手很快。二爷实在是太贪图安逸,起初的时候,孙二爷还亲自去跟经纪人应付应付。到了后来,等兆盛把活计捋顺了,孙二爷就逐渐将生意上的事放开手让兆盛代他去打理。他自己几乎都大撒把了,除了大事上拿拿主意之外,其余的事情全部都交给兆盛处理,自己就剩下去烟馆里抽大烟了。
就这样,由兆盛跟着孙二爷兢兢业业的干了三年,一转眼就到了一九零七年的元月。
现在出门在外打工的人到了过年的时候一定要回家,别管你是火车、飞机还是自驾、拼车,总之三十儿之前你就得想辙到家,但是以前可不是这样的。
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侯宝林先生说过这样一个段子;有一个谜语,谜面儿是“眼看来到五月中,家人买纸糊窗棂,丈夫出外三年整,一封书信半字空。”
这个谜语的谜底打的是四味药材,分别是半夏、防风、当归和白芷。“丈夫外出三年整”这一句,说的就是老公出门三年整了,应当归家了,所以谜底就是当归。
由此可以看出,过去离家谋生的人,最多三年就必须要回一次家。即使是这样,还要看你混的怎么样,混的不好的别说三年,一辈子就搁的外头了。
端肆的太爷爷由兆盛,是一九零一年年初离的家,到了一久零四年的年初就已经满三年了,按照旧例应该是在这一年回家探亲的。但是前面两年多的时间里,由兆盛一直在做学徒没有工钱,唯一的收入就是东家给的赏钱和过年发的红包,这点钱仅够吃住以外的日常开销而已,所以由兆盛这头一个三年没有回家。
还有一个原因,也是由兆盛时运不济,由兆盛初次上岗的时候,恰逢日俄战争战事方起。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已经沦为帝国主义列强掠夺的主要目标。特别沙皇俄国,妄图吞并我国东北三省的全部地区。
沙俄的目的是在我国东北地区修建一个不冻港,沙俄的末代皇帝尼古拉二世在还没上位的时候就公然声称:“沙俄必须拥有终年通行无阻的港口,此港口应在大陆上,并且必须与我们以前领有的地带相连。”
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军队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中日《马关条约》,把辽东半岛割让与日本。沙俄获悉此事以后,不惜以武力强迫日本放弃辽东半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