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杨院士加入恒基生物(2 / 6)
杨明拿起打印资料,询问道:“你说说傅琰东院士的介绍。”
“傅院士是大豆遗传育种学家,在这个行业奋斗一甲子岁月,为的就是‘让老百姓吃着中国豆子打出的豆浆、磨出的豆腐’。”
陆恒巴拉巴拉说了许多,和打印资料分毫不差。
“陈文福呢?”
“陈院士是水稻专家,在夏国水稻界,曾有‘南有袁老,北有陈老’之说。”
又是一大段简介被陆恒“背诵”出来。
杨明又考校了几人,陆恒全都答上来了。
“后生可畏啊!难怪你几个项目都完成得又快又好。”杨明感慨一句。
陆恒腼腆的笑了笑。
其他人安装上生物芯片,其实也能做到过目不忘。
只不过短期内生物芯片都没有可能推广,这是人体基因改造非常困难,陆恒也是借助系统便利,才能实现。
“看了名单后,有什么感想?”杨明问。
“生物领域各行各业的院士都参加这次学术会议,学生有些惶恐。”陆恒说道。
这可不是说假话,而是真实感受。
上辈子没接触夏国顶尖学术圈,没有感受过这种压力。
现在可不一样,这么多专家过来,都是为了学习新东西。
“也不用过于紧张,前些日子大家从你递交的方案,就知道你了,你的论文登上《自然》期刊,他们又了解到水稻项目的进展,这才让他们都迫不及待想要过来取经。”
“大家只是想和你交流,到时候你懂的就说,不懂的就听便好。”杨明宽慰道。
随后杨明开始详细介绍这些院士的研究方向,每次都会说说对方的性格,在那个单位。
还不时说基因编辑国家级实验室比他们的实验室好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