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公园里面的大学(2 / 2)
郭同学边走边对大家说:“我们走邵阳湖这边,先去湖边的院士广场看看,再去树木园,看看树木和动物,然后去绿榕园先吃一点,然后顺着紫荆桥去泰山区,到芷园再吃一顿。”
何同学说道:“呵呵,你这一路走下来要不要七八公里,是不是想把我们几个美女累死?”
郭同学赶快摆手说:“不是,不是,你们别听老何瞎说,我们到绿榕园也就1公里多一点,吃完饭就当散步,也不是很远,不行的话,我们就骑自行车,主要是让你们看看我们学校的环境。”
圆脸小芳之前来过华农,就说道:“没事,我们就走走,知道你们这里远,今天我们都没有穿高跟鞋,就是想在校园走走,好好的欣赏一番。”
甜甜姐姐也说到:“是啊,早上小芳姐就给我说了,让我们都换上运动鞋,多走走看看校园,这里真的很漂亮啊!”
郭同学得意的看了何同学一眼:“某些人就是不想让大家知道我们校园的优美。哼哼!”
“好吧!你就嘚瑟吧!”何同学翻了一个白眼。
一群人走了一会,就到了邵阳湖畔的华南农业大学院士雕塑广场,这个雕塑广场是29年华农百年校庆建成的。
这里坐落着新中国成立以来8名卓有成绩的国家院士雕像,分别是:中国稻作科学之父丁颖、中国现代植物分类学奠基人陈焕镛、杀虫植物开山鼻祖赵善欢、南中国生物防治之父蒲蛰龙、水稻遗传育种专家卢永根、中国半矮秆水稻之父黄耀祥、著名昆虫学家庞雄飞、真菌学家郑儒永。8位院士中除黄耀祥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外,另7位皆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大家在院士广场,听郭同学给大家讲解了这几位院士的丰功伟绩,特别是中国稻作科学之父丁颖的事迹。
丁颖(18881125-1964114),农学家。广东茂名人。1912年毕业于广东高等师范学校。1924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农学部。曾任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院长。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丁先生运用生态学观点对稻种的起源、演变、稻种分类、稻作区域划分、农家品种系统选育以及栽培技术等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将中国稻作区域划分为地域分明、种性清楚的6个稻作带,并指出温度是决定稻作分布的最主要生态因子指标,对指导生产有重要作用。
在国际上首次将野生稻抗御恶劣环境的种质转育到栽培稻种中,育成的“中山1号”在生产上应用达半个世纪选育水稻优良品种6多个,他选育出世界上第一个“千粒穗”水稻新株系,创立了水稻品种多型性理论,为品种选育、良种繁育和品种提纯复壮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被周总理称为中国人民优秀的农业科学家。
郭同学非常自豪的给大家详细介绍了这些华农的著名的院士,深为自己是一名光荣的农大人感到骄傲。
几位广州的学生之前都来过农大,对这里的情况还算比较熟悉,没有特别的惊讶,而几个第一次来到农大的深海,汕头的小哥哥、小姐姐就感到十分震惊。
深海的三所学校建校时间都不是很长,汕大的历史也不长,面对着历史悠久的华农,只能表示十分的敬仰。
尤其是甜甜姐姐,先是被农大校园的优美广大而震惊,现在又被农大的历史和名人所震撼,唉,人比人,气死人啊,自己的学校和这个简直比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