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崛起的蒙古(1 / 2)
过年这种事情在边军的眼里不过就是意味着一个无趣的年份已经过去,而另一个无趣的年份又要到来了,因此在大年的那一天崔文川也就只是组织了一次全体的酒会,在酒会上崔文川还给自己手下那些还未婚配的士兵点了次鸳鸯。
那些被点鸳鸯的士兵听说自己能娶婆娘了一个个都激动的语无伦次了,因为他们来参军本来就是家中揭不开锅才出来当兵的,当兵也是为了赚些老婆本方便以后找个好媳妇,凭他们的条件回了大乾也是让人瞧不起,有几个女人会嫁给他们这种臭**,可是自从跟了个好上官,他们这些丘八的腰板硬了,钱包也鼓了,现在就连婆娘都有了,在这些士兵的眼里崔文川简直比亲爹还要亲。
在分配完女人后崔文川还对草地牛羊进行了简单地划分,其中作为守备的崔文川自然是占了大头,他一个人就享有三成的财富,对于这个决定崔文川的士兵都表示赞同,因为没有崔文川也就没有他们的今天,有的人甚至觉得崔文川应该拿去五成的财富,不过这个提议很快就被崔文川给拒绝了。见这些军士都没有意见的归降派自然也不敢有什么意见,只得陪着笑脸表示同意。
在酒会上,崔文川还宣布自己将在军中设立六队怯薛,他从新加入的千人队中挑选了一百名身强体壮根骨好的勇士,并将他们加入了自己的亲卫中,再从剩下的人中选出了六百名年纪较轻的壮年编入了六个怯薛队,在他的构想中这支队伍就将如他们的名字一样成为他的宿卫,直接听令于他这个最高统帅,而统领六队怯薛的人选毫无疑问就是崔文川原来的六将。
崔文川之所以如此安排也是为了更好地分配剩余的资源,他将剩下的资源分成六分平均地分给了六个怯薛队,至于剩下的那些没有选入军队中的男性以及妇孺崔文川则向他们保证了每户每月五百钱的补助。
阶级问题在太平年代会是个巨大的问题,但在创业之初阶级反倒会成为一剂良药,崔文川允许军队今后每打下一处地盘就对其进行瓜分,因为崔文川永远相信物质激励是世间最管用的方法。然后他还将鄂嫩河部私下改名为蒙古部,让所有的鄂嫩河人和乾国军队在部落内都统称自己为蒙古人,原本崔文川还担心手下的人会有抗议的声音,不过薄弱的民族意识巧妙地帮助了他,所有人对于这个决定竟没有任何的异议,也就一些顽固不化的老家伙嘟囔了几声。
对于自己手下如此薄弱的民族意识崔文川感到了极其的不安,金钱能够拉拢人之间的距离,但深入人心的民族意识则能够凝聚起难以想象的力量,他要让蒙古人和经过儒家改良般的长生天成为他的子民唯二的信仰,他不需要一个代表上天的祭司,他要直接成为天在人间的代言人。
崔文川的目的一直很明确,他就是要建立一个属于他自己的政权,他要推翻阻拦在他面前的一切势力,他明白如果要成就一番伟业就必须得有一个坚实的后盾,而这个后盾就是他即将建立的蒙古,一个崭新的蒙古,一个属于这个时代的蒙古。
在此之前崔文川要做的就是积蓄力量然后等待一个时机,说到积蓄力量崔文川在年后立即找到了先前的几位代表,他交给他们的任务就是各自带上一批训练有素的骑兵前往草原的更深处,将那些愿意归顺蒙古的马匪一律收入队伍,而那些不愿归顺的全杀了充当军功拿去换赏银。
并且崔文川还要求这些被派出去的人每月都必须对沿途弱小的部落进行袭扰,袭扰结束后需要将这些部落的大致位置标记出来然后将消息传回大本营,这样一来不但能够有利于日后崔文川的大军明确迅速地吞并这些小部落,而且在适当的时候他还能给予这些小部落一些庇护。
养寇为患,这就是崔文川需要做的,他并不担心朝廷会插手草原上的匪患,因为朝廷在西面最为依仗的金山大营与西山三卫都和他关系匪浅,单说皇帝与乞伊洪基之间的矛盾,乞伊洪基就不可能会听从皇帝的调令,顶多就是做个样子,而处在贸易联盟内的西山三卫更加不可能这的对崔文川手下的马匪进行剿灭。
通过不停地养匪“剿匪”,崔文川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就能获得一支强大的骑兵,而且通过对其他部落的袭扰,未来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他的阵营,成为新蒙古人中的一员。
天鼎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