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十四章兵败彭城(1 / 1)
公元前25年三月,刘邦率兵自临晋(今山西运城临猗县东渡黄河,收降魏王魏豹;接着又攻占河内(战国时魏国域内一郡,下辖十六县,掳获殷王司马卬。这时淮河以北除了彭城附近和燕王臧荼所控制的燕及辽东地区之外,已经尽被反楚力量占据。在这种形势下,刘邦认为剿灭项羽的时机已经到来,于是在洛阳,昭告天下诸侯,誓师伐楚。同年四月,趁项羽主力仍被田横拖在齐地,楚都彭城空虚之机,刘邦率军直取彭城。彭城之战由此展开。
刘邦的部署是这样的:一、舆论部署:在听取了新城三老董公的意见后,刘邦控诉项羽杀害天下共主的恶劣行径,并传檄各路诸侯,愿各路诸侯协同讨伐项羽为义帝报仇。二、作战部署:
萧何镇守栎阳(今西安,并筹集军资,自渭水、黄河顺流而下,以补给前方;
曹参、周勃、樊哙、灌婴及赵军等部为进攻彭城之北路的纵队,由朝歌经定陶(今山东菏泽市、胡陵(江苏沛县东北,后来湮没于黄河大水,击肖县、彭城;
薛欧、王吸、王陵等为南路纵队由宛经叶县、阳夏(今河南周口太康一带,击彭城;
刘邦亲率夏侯婴、卢绾、靳歙、司马欣、董翳和殷王司马卬、常山王张耳、河南王申阳、韩王信、魏王豹等诸侯军为中路纵队,由洛阳经雍丘(今河南杞县、睢阳(今河南商丘辖区击彭城,张良为军师,陈平为参乘(古时乘车警卫、陪护人员。
大军进抵外黄(今河南民权县西北,彭越率军三万来会,刘邦命他继续袭扰梁地,掩护汉军侧背。
这时项羽的形势极不乐观。田横尚未剿灭,齐地百姓在田横的组织下纷纷抵制楚军,如若整体回援,易遭前后夹击。刘邦率领大军56万携领诸侯东出伐楚,规模空前。刘邦乘三路包夹之势,若孤军深入则易被围。各路诸侯因分封不满,同刘邦一起背叛,趁火造乱,于大环境中处于被孤立的状态。项羽面对如此严峻的军事、政治局面制定的策略是:自己带部分将领及精英骑兵三万回援,剩余人马留齐地继续平叛,牵制住田横。
刘邦三路大军的进程异常顺利。北路军曹参部夺定陶、败龙且、下胡陵,之后会师中路军。中路军周勃破曲迂(今河南中牟县东进抵外黄后,北、中、南及彭越所属三万人马胜利会师,直指彭城。
项羽留守彭城的守兵老弱居多,精兵良将都跟随项羽讨伐齐地去了。刘邦的判断没错。彭城十分空虚,在听说刘邦率领五十六万大军攻打彭城后纷纷弃城而去。刘邦几乎未有大的损失就占领了项羽的首都。攻取彭城的进程出乎意料的顺利。进城后刘邦的布置是:吕侯(吕雉的哥哥驻军下邑(今河南夏邑,彭越为魏相住梁地。又令樊哙率军在彭城西北清理楚国残军并掩护彭城之安全。让诸将像个粽子一样把自己围护起来。而刘邦自己则在楚宫住下,尽情收取、享用项羽的珍宝、美女。另外犒劳三军将士,寻乐畅饮,打仗胜利了当然要给下属一点果子吃,这样才让他们有奔头。可是中途的领先并不等于最终的冠军。
项羽回援时悄无声息,速度又快,他并没有从正面直击彭城汉军,而是直插彭城以西,马上击溃了樊哙的防线。清晨十分,清除障碍的项羽奇袭猛攻彭城的侧翼,中午时便大破汉军,之后对刘邦的指挥团队所在紧追不放。项羽是东道主,深知可利用的地形,依赖地形优势把汉军接连追赶,最后追赶汉军至睢水。淹死、踩踏而死的汉军不计其数,汉军的尸体甚至堵塞了睢水的河道(大破汉军,多杀士卒,睢水为之不流。项羽再一次以弱克强,以有限的三万兵力完破刘邦五十六万汉军,堪称奇迹!
本次死亡的汉军有二十多万人,刘邦本人也一路溃逃。在逃亡途中竟然偶遇正在逃难的一双儿女汉惠帝刘盈和鲁元公主。当时接上车后由于连日的逃亡,刘邦所乘马车的马匹已是十分疲惫,骤然间增加两个人就更是缓慢。见西楚追兵越来越近,刘邦心急如焚。在这危急之时刘邦居然把刘盈和鲁元公主踢下马车,希望借此减轻马车的负担,让马车跑的快些,以此逃脱追兵。好在天不亡人。当时的车夫夏侯婴见刘邦如此狠心地将自己的儿女踢下马车时,他赶紧跳将刘盈和鲁元公主抱上马车。如此反复踢抱三次后,夏侯婴为避免刘邦再次犯浑,夏侯婴让他们抱着自己的脖子,死死的用身体护住他们才让刘盈和鲁元公主躲过一劫。无情弃子的刘邦终究是逃脱了楚军,可是他的父亲和妻子却被楚军抓住作了人质。此役汉军几乎损失殆尽。诸侯们更是见风使舵纷纷再次依附项羽,刘邦只能逃往荥阳,此后的楚汉争雄愈发激烈。而项羽凭三万骑兵精英既巨鹿之战后再创奇迹,完败刘邦五十六万大军,转军、政皆为不利的局面,是为力挽狂澜之举。令人遗憾的是项羽并没有乘胜追击,而是放了刘邦一马,也错失了最后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正如后世伟人***《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所说:“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对待国民军绝不能如项羽对待刘邦一样未能穷追猛打放虎归山。
很多后世人难以理解三万人为何大败五十六万人,而且还展开追杀,竟然导致汉军阵亡二十多万人,逃逸数以万计。究其原因,刘邦失败的主观原因有:1、贪图享乐:刘邦在进驻彭城之后就开始收项羽的美人、宝物,而没有全面布防,整改军政,加强各诸侯军队之间的统一调度。致使集团规模化作战时难以指挥、缺乏协调互补。范增曾经评价他:贪于财货,好美姬。这一点真是名副其实,前沿阵地还没稳就开始放开自己的性情贪图享乐,安能不败?
2、思想上懈怠。刘邦认为项羽远在齐地平叛,即使回军,整体大军行军速度会很慢,从齐地到彭城也需要很长时间,自己得到消息后再布置阻击加强防御完全来得及。他的懈怠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懈怠,而是导致手下将领寻乐畅饮,布防松懈,给了项羽可乘之机。
导致刘邦失败的客观有:
1:指挥能力不行:刘邦曾经问韩信自己带兵多少合适,韩信说十万。这是中肯的评价,秦汉两代真正指挥大兵团规模作战的将军只有两位,其一是率领六十万秦军伐楚的王翦,其二就是指挥联军击败项羽的韩信。古代通讯靠旗帜、补给靠车船、交通靠骑马步行,在那种条件下指挥六十万人的大兵团作战十分困难,显然刘邦不具备这个能力。强行指挥的后果是兵力多反而成累赘、成祸患,一旦被成建制的骑兵强突会有大规模拥挤、踩踏现象出现,兵败是必然。
2、刘邦的军队是乌合之众。刘邦的五十六万大军并非完全自己整合、训练的汉军,而是从各个诸侯处劫来的军队组成的联军。军队中有不少部将士兵心存二心,不愿意参加这样的战斗。这样的士兵并不能如指臂使做到协调统一、集中调度。
3:根基不稳:刘邦攻取了彭城后时间太短,无法在短时间内熟悉楚国的地形地貌,无法重新管理教化当地贵族、百姓。一旦开战处于劣势时无法依靠地形地貌和当地百姓展开联合反击,挽回败势。
项羽的胜利原因是什么?
1、项羽的决策适时、合理。后世有人说项羽是用彭城当诱饵,钓刘邦上钩后在一击击溃。假设彭城之战所有的一切都在项羽的掌控之中,只能说项羽的军事能力、局面预判能力无与伦比。在被各诸侯孤立、军队规模远不及刘邦、援军回援等诸多不利因素下,可以迅速做出最恰当的决策,并马上执行实施是项羽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
2、项羽放大了客观条件的优势。项羽的骑兵部队,在机动性、在追杀刘邦指挥中枢、在驱赶刘邦大军方面得到充分发挥,相当于以己之长克对方之短。同时地势的利用也得到放大,在驱赶汉军时项羽特意把汉军赶到睢水。汉军后有追兵前遇大河,前停后不能止,人数非常多拥挤踩踏不可避免。项羽,趁乱屠杀,取得大胜。
彭城之战是项羽军事生涯中的又一次高光时刻。他以超人般的军事天赋,在面对极其不利的政治和军事局面下,他英勇、果敢地采取闪击战术,利用有利地形直击刘邦的指挥中心。最后令刘邦指挥系统失效,无法调度劫来的乌合之众(汉王以故得劫五诸侯兵,遂入彭城,招致相互拥挤、踩踏、被杀。盖世神将项羽又一次利用他的军事才能扭转了败局,稳固了西楚霸业。当老虎露出肌肉和牙齿之时,便是兽群的逃亡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