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湘军的高光时刻(1 / 4)
石达在翼王府中来回踱步,若自己再不发兵南下增援,整个江西就将在太平天国的版图山不复存在了,为此,他只得下定决心,调集铜陵、芜湖的十五万太平军挥师南下,在余江地区与曾国荃的率领的吉字营湘军主力一较高下,一血庐陵太平军兵败之仇。
曾国荃气盛,他千里从赣州返回出现在余江阵地上,与吉字营湘军一起阵前杀敌。吉字营湘军一看是曾国荃带领自己与太平军阵前对抗,士气大振,誓死要把太平军阻挡在余江地区。
六月十三日,地点:浮梁;
当石达开的十五万太平军前锋营进入到了余江吉字营湘军前线,曾国荃请命江西巡抚,要他把袁州府兵、抚州府兵归自己调度,急命周凤山、黄冕二人带领所有的吉字营湘军八万大军星夜兼程达到余干瑞洪地区,在那里征用千艘渔船顺水而下到达都昌码头,又从都昌马不停蹄急行军绕过饶州府,经过一夜急行军,到达浮梁外围。
石达开此时,完全相信了余江地区就是吉字营湘军主力。
就在还有大部分清军还在鄱阳湖水面上时,曾国荃争分夺秒,就发布全军出击的动员令,自己率领一万五千吉字营湘军全力出击,连克浮梁、景德镇、东至三地,兵锋直指安庆府。
石达开的十五万大军疲于奔命,加上九江的洞庭水师沿江南下,迫使石达开开始收缩兵力,挥师安庆府,景德镇、浮梁力是必经之地。
曾国荃心想,会巢之军锐不可挡,他只得避开清军锐气,退出浮梁、景德镇和东至。
十五日,此时,八万清军主力已经完全登岸,曾国荃二次率领全军出击,二次占领浮梁、景德镇,二次占领,完全打乱了石达开的兵力收缩计划。只得在景德镇、浮梁地区与曾国荃吉字营湘军主力展开厮杀。
两边主将都是名将,年龄也相差无几。
这一战是恶战,两军损失几乎相当,可湘军越战越勇,而太平军却出现了畏战情绪。天王洪秀全害怕失去江西这个全国最富饶的地方,急令陈玉成、李秀成率六万太平军精锐前来救援。
得知太平军调集所有主力前往赣鄱之地,湘军大营主事骆秉章,也急急号令湘军第一次,全营拔寨增援曾国荃。得到湘军全军拔营增援曾国荃大军的时候,清军士气大振。
第三次与石达开主力在景德镇御窑外围,正面厮杀三夜两天,据说,就连昌江河水都红了,一直流到了鄱阳湖。
这一战是消耗战,也是真正意义上的意志之战,太平天国军神级的石达开,清廷为代表的后起之秀曾国荃,两人亲自参加,最终以清军损失九万人,太平军损失七万人,两方自动撤出阵地而告终。
虽然这一战让湘军损失更大,可从战略上取得了军事意义上远大于兵员损失,从此湘军军威大振,太平军从战略出击态势转为了战略守势。
当然,除了曾国藩兄弟俩,湘军主事湖南巡抚骆秉章此人功不可没。
骆秉章,是咸丰三年农历二月受命为湖北巡抚;为了配合曾国藩,同年农历四月二十三日,转为湖南巡抚充当曾国藩湘军组建核心人士,兼任湘军大营主事,帮助曾国藩广收才俊,左宗棠就是他推荐的。
当时左宗棠来投奔曾国藩时并不受重用,因为他是张亮基的人,当张亮基调任山东巡抚时,他返回湘阴不再随往一事引起曾国藩的顾忌,认为此人过于调皮,难以事专。
骆秉章在曾国藩外出指挥大军时,认为幕僚府没有能人,需要能人才能办的了事,他顶住曾国藩可能对自己的不满启用了左宗棠,结果左宗棠此人才华横溢,事事办的条理分明,张弛有道。使得骆秉章可以专心湘军发展,有时候决策之事也会向左宗棠讨教。
1855年,太平军势头正兴,连克汉口、武昌,湖北巡抚胡林翼向曾国藩求救,湘军主事骆秉章与左宗棠商议,湘北太平军活动猖獗,一直对长沙郡蠢蠢欲动,若此时分兵去救湖北,是不是会犯了分兵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