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粮食战略(1 / 3)
一小时后,诺亚号的舰长室内。
雷涛一脸见了鬼地看着交谈甚欢的杜辉和沈建国:“好家伙,害我白紧张了那么久,合着你俩原来就是老熟人?”
杜辉笑了笑:“老熟人算不上,虽然我俩相识多年,但也仅仅是泛泛之交。沈建国曾经是拯救者的后勤组长,与我们反抗军的医疗组偶有往来。”
沈建国叹息道:“杜舰长,之前我俩立场不同,你也别怪我刚才太刻薄。在西格玛毁灭我们拯救者的总部后,天际空间站的所有人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迷茫中。大家只能绝望地看着一天天减少的物资行尸走肉般地活着。要是没有你刚才那一番话,就连我都会怀疑我们还有没有未来。”
杜辉点了点头:“我可以理解你,远离地球又孤立无助的情况下,人心不稳是必然情况,老沈,接下来就交给我吧。”
沈建国略微有些心疼地看了一眼手里的物资清单:“天际空间站的家底都在这儿了,杜舰长,我也就私底下问一句,你刚才会谈时说的那些,都是认真的吗?”
杜辉拍了拍沈建国的肩膀:“会谈的目的是安抚人心,但我的每一句话都发自内心,我杜辉一定竭尽所能,带领我们人类在此生存下去!”
饥荒的事情暂时倒是不那么值得担心了,分管后勤的卡和米诺斯基看着天际空间站仓库里堆积如山的压缩食品,欣慰地发现自己的发际线似乎又长回来了一些。
前来巡查的杜辉扫视了一圈,开口问道:“现在的粮食储备怎么样?”
卡和米诺斯基浏览着物资清单回答道:“以天际空间站的储备量,诺亚号大约能有半年的喘息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我们必须加紧生产粮食。”
事不宜迟,杜辉短时间内召集了四五十位诺亚号核心成员,在会议室召开了关于粮食生产的会议。
杜辉本以为半年时间缓冲解决粮食危机应该不难,但很快他就发现自己错了,错得太离谱了。这才刚开始呢,会议室里的争执声就差把杜辉的耳朵给吵聋了。
“杜舰长,诺亚号上的空间不小,但用于生产粮食还是有些不足,想要填补目前的消耗,我们只能用传统的无土栽培技术,通过层层叠加来减少占地损耗。”说话的是一位农业负责人,在地球上他也是反抗军的农学部长。
话还没说完,一旁的卡和米诺斯基就插嘴道:“虽然我也希望尽快有粮食进账,但这需要成套的设施,先生!诺亚号本身的工业能力很低,我们后勤部的设备想在诺亚号上生产极其困难,培养皿和空调还有强效光源,这就已经够我们喝一壶的了。”
杜辉揉了揉太阳穴拉起了偏架:“后勤部就加个班吧,没有设备也只能强行调度生产了,我们总不能等着饿死。而且这设备生产出来,以后始终可以用的。”
“设备什么的暂且不说,更重要的是,我们没有平衡的生物圈。”兼任副舰长的生物学负责人雷涛在一旁颇为头疼地说道,“且不说完美的生态,哪怕是基础的碳平衡都很难,这就意味着我们的农作物无法获得充足的二氧化碳,除非我们建立生物圈或者自行生产二氧化碳。”
建立生物圈这事就大条了,杜辉想都不会想,诺亚号可没有这个时间和资源去尝试。
生物圈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这在小学课本就有介绍,但它其实是个很复杂的系统。人类历史上有过多次大规模试验试图建立人为的生物圈,但无一例外都失败了。其中最著名的是由美联邦于1991年斥资近2亿美元建造的生物圈2号(1号是地球,试验最终因为碳平衡失败而告终,人工生物圈也就此被批判为藐视自然的伪科学。
杜辉一脸无奈,难道为了大家不饿死,诺亚号只能用宝贵的能源来储存生产二氧化碳不成?
“这方面天际空间站倒是可以帮一点忙。”沈建国及时地说道,“宇宙中任何物质都很宝贵,天际空间站也不会奢侈到排出多余气体。尽管我们没有能源生产粮食,但这么多年储备下来的二氧化碳,我们都还封存着,现在正好派上用处。”
这可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杜辉眼前一亮,他看了看沈建国的物资清单,天际空间站的二氧化碳储备罐堆积如山,完全足够诺亚号用上三年的。
雷涛还自顾自在那啰嗦着生物圈的重要性:“我们不能一直这样对吧,没有生物圈,不平衡碳循环总归是个隐患,我们不可能始终有那么多二氧化碳,也不可能持续用宝贵的能源维持这一切。”
“放弃吧,先熬过眼下再说。”电机工程组负责人亚伦格林毫不留情地打断了雷涛的碎碎念,“试行太空无土栽培困难重重,就这些已经够我们喝一壶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