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劳服公司(1 / 1)
书生意气倚天外,挥斥方遒论古今。十千斗酒难抒怀,一念千古岁月新——言志,写于1995年底。
在1994年的时候,我从总工办调到劳服公司担任主管销售的副经理。虽然是主管销售,但整个公司却没有销售部门,也就是说我主管的只有我自己。这段经历原本不在我的回忆计划之列,但考虑到正是因为有了这段时间的熬炼,我才会最终决定走向创业之途,所以,还是有必要交代一下为好。
公司共有五位领导,一位姓的总经理兼书记,此人给人的感觉温文儒雅,精明能干,但实际上却是十足的老滑头,典型的穷庙里的富方丈,他自己花天酒地,却从不管他人死活,大家当面称呼他总,背地里却都说他是个狗人,从不干人事。剩下的四人各管一摊,除了我以外,还有主管生产技术的m,他是我的电大同学,主管财务的刘向东,刘总,主管办公室工作和后勤的徐主任(大家都称呼她徐姐。公司总共有才2多人,但杂七杂八的管理人员加起来差不多要有2人之多。除了几个领导,我对其他人印象都不太不深刻,只是点头之交。徐姐叫徐美丽,4多岁,大家都叫她徐姐。她是一个厂里领导的亲戚,很有背景,公司里出差报销的事都归她管。徐姐为人非常的豪爽和风趣,喜欢开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我由于主管销售工作,经常出差,所以出差报销的次数是几个领导中最多的,这样就和她混得比较熟悉。我这个人在工作中喜欢用笑话和幽默来缓解与客户之间的尴尬气氛,拉近关系,这里面能有一半本事是从徐姐那里学来的,至于总和刘总则完全是因为工作的原因。和当时很多大企业一样,成立劳动服务公司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厂子里家属和子女就业问题。在94年以前的时候,劳服公司基本上可以靠在母公司身上吸血,所谓的销售完全是个摆设,上下都不重视。但在到了94年的时候,厂里的效益开始逐渐变差,甚至工资发放都一度出现问题,劳服公司变得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成了公司负担。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到的劳服公司,虽然级别从普通员工提到了副科级,但由于心里压力巨大的原因,完全没有了升职时的喜悦之心。
我对销售的理解就是要想方设法的去挣钱,当时的我也有种豁出去的拼劲,只要不触犯法律,我当时几乎什么都做过。而我和总的矛盾也就是因此而开始的,由于业绩突出,企业效益改善,使我在工人和一些领导中被广为颂扬,让他一度认为我抢了他这个一把手的风头,有抢班夺权的嫌疑,在工作中处处设置障碍不说,还在领导那里告我的黑状。这种矛盾冲突最终导致了我选择下海单干,自主创业。
记得初到公司的时候,完全不知道怎么开展工作,公司以前也没有销售人员,没有经验可照抄。当时公司里有一辆解放卡车,平时没有什么运输任务,基本上是闲着的。我就在班子会上建议,与其放在家里生锈,不如拿到市场上跑跑活,至少能把司机的工资和养车钱挣出来,我们也可以出租闲置的房屋,开饭店,开小商店等等。公司自己的技术力量和生产能力不强,有一些在外面揽到的活干不了,完全可以请求厂里帮助,总之一句话,只要能挣钱我们什么都应该干,也可以干。当时的人都为我的发言而感动,包括总也在会议上带头鼓掌,我更是在会后亲自带着司机去市场上蹲活。还别说,我为公司挣的第一笔销售款就是这么得来的。我还清楚的记得第一次出车时的情景,当时天已经微黑,当我和司机觉得这一天再也不会有啥成绩的时候,一个在黑天里却戴着大墨镜的奇怪男人说要雇我们的车出去跑几天活,价格也极其公道,非常让人动心。为了给司机壮胆,我决定陪他一起跑这趟活。他雇我们的车是为了到隔壁的江北省销售地砖(江北省流行在自家院落里铺地的一种介于水泥和红砖之间的方砖,别人的地砖要卖8毛钱一块,他只卖不到一半的价钱,极其便宜,对外解释时说这些砖不是正道来的,属于无本买卖,所以便宜,而且也只在黑天出货,雇我们也是因为车是公家的,公家人不会出去胡说八道。他的销售业绩极好,我们天天拉着地砖在江北的各个农村跑来跑去,几天功夫就挣八九万块钱,以至于让我看了都眼红的动了要合伙经营的念头。直到后来熟悉之后他偶然间说走了嘴,我才知道了真相,他销售的地砖之所以便宜,完全是因为这是一种假冒伪劣产品,别人的地砖是用窑烧出来的,他的是用浆糊、染料加泥土粘出来,就是块土坯,只要不下雨就和真地砖一模一样,一下雨就泡汤了,完全是个坑货。所以,他只选择在冬天卖地砖,而且只雇公家车,因为公家车来头大,不怕刁民上当后找上门暴露自己。知道真相后,吓得我连夜和司机跑回了东平,很长时间也不敢再去江北省。
诸如此类的事情我干了很多,也逐渐的从一名销售小白成长为销售专家。两年的时间内我结识了很多的朋友,眼界大开,业务更加纯熟,得心应手,觉得自己的事业蒸蒸日上,前途一片光明。人再也不像从前那样的生涩了,刚来的时候,徐姐讲一些带颜色的玩笑会让我面红耳赤,窘迫不堪,但现在,我讲起这类笑话却能让她甘拜下风,落欢而逃。有一次我出差回来,上班后迷迷糊糊,无精打采,她嘲笑我是小别胜新婚,而我也听说她老公最近刚刚升职,就扔给了她一本在路上买的《笑林广记》,还好心地提醒她读一读第一个故事…。
由于工作业绩突出,到1995年底劳服公司成了厂里效益最好的单位,但我和总的矛盾也正式爆发了。他不仅卡住了很多客户的应付款不付,弄得我这个销售经理在客户面前毫无信誉可言,无法开展工作不说,很多出差和招待客户的费用也不予报销,最后我们在办公室内大吵了一架,不欢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