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第二节 挺身而出(1 / 2)
应该说,这一财税上报制度是较为严密的,那么官员们又是怎样钻到空子的呢?
据史籍载,到京上报的官员大多随身带有加盖印章的空白账册。在与户部对账时,一旦发现数目有问题,就地修改,不到一会儿的功夫就能把新填的账本交上来了。
应该说,户部的官员一眼就能看穿他们的小把戏。因为,填一个账簿确实不用多少时间,但要盖上地方长官的大印又岂是一时半会能做到的?
一天半天就能穿州过省,你以为自己是孙悟空,一个筋斗就十万八千里呀?在财务问题上如此儿戏,实在太过分了。
问题在于,户部为什么一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呢?难道是一丘之貉?深入剖析之后,案情显得越来越微妙了。
让我们再来看看另一个卷宗的记录。
《明史·郑士利传》记载了关于一名百姓郑士利上书朱元璋说明此案原委的事情。(注:明初,洪武帝为了能了解到地方的实情,规定布衣百姓可以直接向皇帝上书。
此案的关键在于空印账本是否被利用来进行贪赃枉法的勾当。对此,郑士利直切要害,给出了一个否定的答案。
全国各地那么多的一把手不就因这个已经下狱论斩,即将要掉脑袋了?他居然能提出这样的观点,证据何在?让我们赶紧来看看。
他的理由是,这些账本盖的是骑缝章,也就是说,整个账本只有一个大印,盖在页与页之间。这么一来,任何一页都没有一个完整的官印,当然也就无法挪作他用了。这样说来确实是有几分道理的。
不过,再往深里想,似乎还是觉得不太对劲吧。
你想过了没有,既然这样,为何绝大部分的地方官员却乐此不疲,非要干这种事呢?而且中央的官员也知情不报。
更令我们想不通的是,这并不是明初官员的独创,元代早已有之。有猫腻一定有猫腻,元末地方官员的贪污腐化极为严重,朱元璋早年就深受其害。莫非明朝的官员也见惯不怪,把这个陋习也顺手拿了给你来?
情况到底怎样的呢?在其上书中,他进一步指出,官员们之所以如此为之,实在是有其苦衷的。
按其说法,这都是数字惹的祸。大家应该最清楚财务上的数字游戏是世界最烦的事儿,如果有那位学生要戒除电子游戏成瘾的问题,最好让他尝尝这种游戏的味道,保证从此不敢再回头看。不过,地方官员既然吃了这碗饭,那就得硬啃了。地方报送当然也难免时不时出那么一点数字问题。
如果仅仅是数字上的不吻合,账目核对后重新造册不就完事了吗?
可当时的官员告诉我们,这事完不了。一个数字不合,就得从南京回到地方衙门重新核对填写账目,并加盖大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