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建文谜团 第一节 蹊跷大火(2 / 2)
所谓削藩,是以封建君主为核心的中央政府为了收回地方势力手中的部分或全部权力而实施的一项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
中央与地方围绕权力斗争而产生的矛盾贯穿于整个古代社会的始终,其总趋势是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分权,以达到国家的统一稳定。
以建文帝为核心的统治集团在施政时,将中央与地方藩王之间的关系调整纳入考虑范围之内,应该说对当时的政局稳定、国家统一是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的。
因此,朝堂上削藩之议暗流涌动。
建文帝即位不到一个月,户部侍郎卓敬就密奏建文帝,主张将诸侯王中最具威胁的燕王朱棣由北平徙封到南昌,既削弱其实力,又易于控制。
同时,另一封建议借鉴汉代武帝的“推恩令”来解决藩国坐大的密疏也被呈至皇帝的御案上。
当然,反对者也不乏其人。理由也相当充分,毕竟是皇族至亲,血浓于水,怎能自伤手足呢?确实,诸王皆是皇帝的亲叔叔,都是长辈,理应得到厚待。
不过,要加强中央的权力,稳定国家,也总得想想办法压一压以长辈自居的诸藩之气焰吧。
果然,仅仅两个月之后,明太祖的第五子周王朱橚被告发。耐人寻味的是,告发者不是别人,而是其次子朱有燻。
这位周王是有前科的,洪武帝在世时,周王就已恣意妄为,违反祖训而被严厉地处罚过。现在侄子当国,他能安分吗?
接到密告,朝廷似乎也没什么大的反应,只是派曹国公李景隆统军北上巡边。巡边那是常规动作,没什么特别的,特别的地方只是在于“北上”二字;而且,向北进发的大军“恰巧”经过周王的封地开封。
既然路过开封,李将军自然要顺路参拜周王了。当然,那是拥军前往的。
既然已参拜了周王,曹国公自然而然地拿出了临走前皇帝交给他的圣旨,当众宣读一番。
就这样,周王被神不知鬼不觉地逮回了京师。
接着,写有周王罪状的敕书颁给了余下的每一位藩王手中,美其名曰“议罪”。所谓议罪敕书,其实就是一封警告书。这下大家心里清楚了,要杀鸡儆猴呗。
结果,周王被废为庶人,和几个儿子一起被分别流放到不同的地方。
一晃几个月过去了,以一儆百的目的既已达到,朝野上下似乎也平静了一些。毕竟是至亲,使之能有所收敛,也就行了。
但是,事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乐观。
建文元年(1399初,波澜再起,湘王朱柏被告谋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