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第三节 皇权两翼(2 / 3)
是的,在皇帝的眼中,宦官与普通官员明显不同。
因为,他们产生伊始,便是辅助帝王淫乐的工具,永远都是皇帝的奴仆、家臣,可以任意操纵。
君主正是利用这一点,在自己周围形成了一个代替本人掌握权力的宦官集团。至于宦官是否精于政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能否维护自己的地位。
在皇帝的心目中,此时的内阁与司礼监已是巩固君权的两翼,既相互制约,又互为补充。
内阁固然手握“票拟”之权,但毕竟只是草稿;宦官集团的司礼监掌印太监拥有的辅助“批红”大权才是如假包换的行货,他们抓住的可是皇帝手中的御批红笔,代天签批!
授权司礼监太监代为批红,与其说是要他们代为处理国政,还不如说是在利用宦官势力牵制内阁。
而内阁呢,作为为皇权和政府各部门之间的权力中介,弥补了由于罢相而带来的行政系统效能下降这一缺陷。
皇权强大的两个主要表征不就是稳定与效能吗?有了,都有了。
司礼监也好,内阁也罢,其本身都不具有独立的行政权力,只有依附于皇权,才能实现其政治功能。
正因如此,皇帝就自认为可以居中总揽大权了,实事真是这样吗?
其实,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除了永乐、洪熙和宣德时期之外,其他时期基本上都陷入了宦官和官僚这两大集团的恶斗当中,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到东风,皇权往往受制于其中一方。
而从宦官这一方来看,其势力在正统年间得到进一步扩张,为什么会是正统时期呢?
这当然是有原因的,大家应该很快便会想起朱祁镇登基时的年龄了。
当时,他年龄还少,司礼太监王振乘机逐渐把持国柄,肆无忌惮,胡作非为。乱政就乱政吧,这王振偏偏还想干一票大的。
正统十四年(1449,瓦剌进犯。不过,在王振的眼里,这似乎预示着机会已经到了,为什么呢?
大家都知道,瓦剌是蒙古分裂后的一个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