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扫平漠北 第一节 御驾亲征(2 / 2)
率领大军深入大漠,本应如履薄冰,处处小心谨慎,丘福却将大部队留在身后置之不理,一马当先领着骑兵队伍孤军深入,呈匹夫一时之勇而遗祸全军。由此观之,他实非帅才。而把他捧到帅位之上,皇帝本人对此战之败确实负有不可推脱的责任。
不过,事情既然已经发生,多说无谓,眼下最要紧的是考虑如何报这一箭之仇。前面选错了人,那么再次出征又该用谁呢?环顾左右,朱棣似乎找不到一位在对付蒙古人方面有丰富经验的将领。
以前,把元朝军队打得落花流水的尽是洪武一朝的名将,他们早已故去;而现在,合适的人选已难觅寻。
当然,也不是一个都找不出来。
是谁呢?
硕果仅存者正是坐在龙椅之上俯视朝堂的永乐皇帝本人。
想当年,明太祖给三子晋王朱?、四子燕王朱棣出了同一道实战训练考题:分别从各自的封地出发,剿灭一支即将南下犯边的蒙古军队。其中一人到大漠中转了一圈,却无功而返;而堪称完美地完成本次实战考核、倍受洪武帝称赞嘉奖的正是朱棣。
再次征讨必须确保万无一失,否则,一败再败,“北虏”之患将一发不可收拾。大敌当前,皇帝也当仁不让,决定御驾亲征。
皇帝亲征,官员们自然得好好准备,马虎不得,其中最重要的肯定就是粮饷问题。大家都明白,军粮的数额要根据人数来确定,有多少人就得准备多少。
那么,此次北征调动多少人马呢?
五十万。
如此浩大的阵势开进大漠,这种情况并不多见,可谓声威震天。问题在于这五十万人的来回口粮如何处置与运送呢?多了影响行军速度;少了不够吃,容易动摇军心。
既然这样,随军就只带去程的粮食……
什么?难道与敌人干完仗后就不管饭了?这未免做得也太绝了吧?
别急,这话还没说完呢。沿途以军行十日之程为一个站点,筑城储粮。调用粮车三万,运输二十万石分储各点,以作为回师之用。
哦,懂了。这个方法太绝,有针对性地突破了所有难点。
永乐八年(141二月,当一切准备妥当后,五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开始向北进发。为保险起见,军队的行进速度并不快,直到五月才到达胪朐河。
然而,仍然没有看到敌人的踪迹。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行军整整三个月,却毫无收获,这是叫人抓狂的。所带的粮食是有限的,再这样下去,不累死也被饿死。
当然,也不是一点转机都没有的。这里毕竟是蒙古人的腹地,破绽迟早是会出现的。果然,几天之后,一名蒙古骑兵被擒获。他的口供告诉大家为什么在这里仍难见上敌军半面。
原来,鞑靼人这次放聪明了。上次在胪朐河附近给了明军一个下马威,地点已经暴露,小孩在玩躲猫猫的游戏也知道要换个藏身之所,何况他们?那么,现在他们藏匿何处呢?